社会-生态系统框架(SES)下区域生态系统适应能力建模研究

被引:18
作者
徐瑱
祁元
齐红超
林长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适应能力; 不良影响; 抵御能力; 恢复能力; 兰州; 水土流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下适应能力的概念,通过不良影响、抵御能力、恢复能力3个指标构建了生态系统适应能力指数模型ACI=CC·RC/EI,定量衡量区域生态系统对特定胁迫的适应能力并获得其空间分布情况。基于该模型,以兰州市为研究区,以水土流失为外界胁迫因素,评价了兰州市生态系统对水土流失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兰州市74%以上面积的区域水土流失适应能力指数为0.06~0.61,适应能力表现为中或低,生态系统总体具有高水土流失不良影响、低水土流失抵御能力及低水土流失恢复能力,在过耕、过牧等与水土流失恢复能力不一致的人类活动的胁迫下,易发生生态环境退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174 / 118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兰州银滩湿地区域生态经济价值评估 [J].
王致萍 ;
林栋 .
中国沙漠, 2008, (02) :322-325
[2]   绿洲荒漠过渡带生态环境变化预警线提取与分析研究——以新疆和田绿洲为例 [J].
李谢辉 ;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
中国沙漠, 2008, (01) :77-82
[3]   热带滨海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定量评价——以雷州半岛为例 [J].
张争胜 ;
孙武 ;
周永章 .
中国沙漠, 2008, (01) :125-130
[4]   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初探 [J].
杨建平 ;
丁永建 ;
陈仁升 .
中国沙漠, 2007, (06) :1012-1017
[5]   耕地适宜性评价及其在新增其他用地配置中的应用 [J].
付海英 ;
郝晋珉 ;
朱德举 ;
石英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1) :60-65
[6]   生态阈值研究进展 [J].
赵慧霞 ;
吴绍洪 ;
姜鲁光 .
生态学报, 2007, (01) :338-345
[7]   基于SPOT VEGETATION数据的中国西北植被覆盖变化分析 [J].
宋怡 ;
马明国 .
中国沙漠, 2007, (01) :89-93+173
[8]   植被覆盖度及其测算方法研究进展 [J].
秦伟 ;
朱清科 ;
张学霞 ;
李文华 ;
方斌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9) :163-170
[9]   基于GIS的南宁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J].
陈燕飞 ;
杜鹏飞 ;
郑筱津 ;
林瑾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6) :801-804
[10]   荒漠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探索 [J].
吴建国 ;
常学向 .
中国沙漠, 2005, (04) :60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