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研究

被引:71
作者
郑万腾
赵红岩
范宏
机构
[1]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数字金融发展; 区域创新; 激励效应;
D O I
10.19571/j.cnki.1000-2995.2021.04.015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201 ; 020105 ;
摘要
强化数字金融发展的创新激励效应,是我国在后疫情时期坚持创新赋能业态变革,助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为此,立足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18年面板统计数据,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等方法,实证考察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及其分解指数(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都能正向激励区域创新,但激励效果存有差异,其中使用深度最为显著,其次是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在异质性方面,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具有一定的创新主体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在空间特征方面,某区域数字金融发展不仅直接激励本土创新,而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能够间接激励其他区域创新,但这种空间溢出效应的贡献率十分有限;在非线性特征方面,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在劳动者素质、政府支持和产业升级单一门槛的约束下,表现边际递增的态势,而在对外开放单一门槛的约束下,呈现边际递减的趋势;在传导路径方面,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通过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条路径间接激励区域创新,其中内部因素是主要的传导路径,研发强度在内部因素中起主要作用,而在外部因素中经济发展占主导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政府主导下的中小型企业创新激励机制研究——以重庆为例 [J].
党文娟 ;
罗庆凤 .
科研管理, 2020, 41 (07) :50-60
[2]   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 [J].
郭峰 ;
王靖一 ;
王芳 ;
孔涛 ;
张勋 ;
程志云 .
经济学(季刊), 2020, 19 (04) :1401-1418
[3]   中国数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 [J].
钱海章 ;
陶云清 ;
曹松威 ;
曹雨阳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 37 (06) :26-46
[4]   数字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结构特征、机制识别与金融监管下的效应差异 [J].
唐松 ;
伍旭川 ;
祝佳 .
管理世界, 2020, 36 (05) :52-66+9
[5]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数字红利”还是“数字鸿沟” [J].
周利 ;
冯大威 ;
易行健 .
经济学家, 2020, (05) :99-108
[6]   中国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激励了数量还是质量 [J].
陈强远 ;
林思彤 ;
张醒 .
中国工业经济, 2020, (04) :79-96
[7]   数字金融、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 [J].
万佳彧 ;
周勤 ;
肖义 .
经济评论, 2020, (01) :71-83
[8]   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 [J].
张勋 ;
万广华 ;
张佳佳 ;
何宗樾 .
经济研究, 2019, 54 (08) :71-86
[9]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激励创新吗?——来自中国城市和中小企业的证据 [J].
梁榜 ;
张建华 .
当代经济科学, 2019, 41 (05) :74-86
[10]   数字金融对农村金融需求的异质性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证据 [J].
傅秋子 ;
黄益平 .
金融研究, 2018, (11) :6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