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2
作者
云霞
机构
[1] 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内科
关键词
脑梗死; 治疗效果; 影响因素; 多因素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所选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其中轻度36例、中度58例和重度26例,收集所有患者血常规、生化指标等资料,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情况,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前脑梗死各组比较,中度组血TG、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重度组的Hcy、D-D、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中度组,血FBG水平明显低于轻、中度组,各组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的Lp(a)、D-D、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组的血FBG水平明显降低,中度、重度组的血D-Bil水平明显降低,中度组的血TG、LDL-C水平明显降低;重度组的血T-Bil水平明显降低(P<0.05),各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进行多因素分析,血FBG、hs-CRP、Hcy、D-D、LDL-C和Lp(a)水平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FBG、hs-CRP、Hcy、D-D、LDL-C和Lp(a)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3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血脂代谢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J].
周苗 ;
庞国防 ;
姜蔼玲 ;
李宁虎 ;
陈梓斌 ;
秦娇琴 ;
黄澄 ;
黎祖越 ;
李嫦 ;
黄一鲜 .
中国现代医生, 2016, 54 (28) :1-4+8
[2]   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对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J].
张萍 ;
张永巍 ;
吴涛 ;
陈蕾 ;
姜一 ;
邓本强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6, 13 (07) :343-347
[3]   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与脑梗死关系临床分析 [J].
张亚兰 .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 (19) :114-115
[4]   静脉血液中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与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J].
张易 ;
许晓英 ;
吴明德 .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 15 (12) :1158-1160
[5]   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 [J].
梁为民 ;
郭丽泉 ;
张娟 .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27 (11) :2076-2077
[6]   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脂和凝血功能参数变化 [J].
蔡洁丹 ;
唐万兵 ;
郑楚忠 ;
高洪丽 ;
张万霖 ;
胡润涛 ;
麦美容 .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07) :29-33
[7]   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脑卒中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J].
林裕锋 ;
黄幸红 .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 (09) :19-21
[8]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价值 [J].
尤立蕊 ;
唐梅 .
医学综述, 2015, 21 (16) :2965-2967
[9]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D-二聚体的动态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J].
丘建宇 ;
刘配芬 .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 (21) :60-62
[10]   影响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J].
李秀芹 ;
王丽辉 ;
许春红 ;
孟昭昀 ;
张娜 ;
朱立华 ;
司君增 .
河北医学, 2014, 20 (06) :10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