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生产力的空间差距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单要素生产力视角

被引:5
作者
洪名勇 [1 ,2 ]
吴昭洋 [1 ]
何玉凤 [1 ]
王珊 [2 ]
机构
[1]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
[2]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单要素生产力; 粮食单产水平; 粮食劳动生产率; 空间差距分解; 空间回归分析;
D O I
10.13872/j.1000-0275.2017.0063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能否有效提升单要素生产力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以及提升全要素生产力的基础所在。本文以我国30个省区2003-2015年间粮食单要素生产力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描述性统计-泰尔指数(Theil Index)分解-空间回归模型"这一实证分析框架,较为全面地比较了粮食单产水平(yA)和劳动生产率(yL)两指标之间的关联与差异。结果表明:1)国内研究大都选择yA,而国际学界则更多采用yL作为测度指标。研究范式的差异是造成指标选取差异的根源所在,不同测度指标的选取也会深刻影响粮食政策制定与实施的一般性倾向;2)两指标均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彼此间并不存在均匀的线性相关关系。两指标经整体与局部空间层面的泰尔指数分解后均呈现较为明显的相异趋势;3)空间回归分析中,农地流转和中间投入品等变量对两指标的影响机制在回归系数的方向、大小和显著性等方面具有较高一致性,但以yL为因变量的模型拟合效果显著优于yA。精准化与差异化的施策方式为本文的政策启示所在。
引用
收藏
页码:561 / 57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21]   东北地区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动因分析 [J].
程叶青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9) :1541-1549
[22]   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地区差距及其结构分解 [J].
辛翔飞 ;
秦富 .
农业技术经济, 2007, (04) :23-27
[23]   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年 [J].
林光平 ;
龙志和 ;
吴梅 .
经济学(季刊), 2005, (S1) :6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