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性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颗粒组成和氮矿化势的关系

被引:39
作者
金发会 [1 ]
李世清 [1 ]
卢红玲 [1 ]
李生秀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氮素矿化势; 土壤颗粒组成;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7.0442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以黄土高原土壤类型和土壤肥力差异较大的25个农田石灰性耕层土壤为供试土样,研究了土壤微生物量碳(BC)、微生物量氮(BN)与土壤氮素矿化势(N0)、全氮(TN)、有机碳(OC)及土壤颗粒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BC、BN与TN、O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BC、BN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BC、BN与N0均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5和0.741(P<0.01).BC、BN、TN、OC、N0与土壤物理性粘粒(<0.01 mm)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物理性砂粒(>0.01 mm)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物理性粘粒和砂粒比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有机质主要通过与土壤物理性粘粒复合而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
引用
收藏
页码:2739 / 274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研究进展 [J].
赵先丽 ;
程海涛 ;
吕国红 ;
贾庆宇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04) :68-72
[2]   土壤微生物量作为土壤肥力指标的探讨 [J].
张海燕 ;
肖延华 ;
张旭东 ;
李军 ;
席联敏 .
土壤通报, 2006, (03) :422-425
[3]   不同的土壤培肥措施对低肥力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J].
胡诚 ;
曹志平 ;
叶钟年 ;
吴文良 .
生态学报, 2006, (03) :808-814
[4]   菜园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J].
黎宁 ;
李华兴 ;
朱凤娇 ;
刘远金 ;
邝培锐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2) :285-290
[5]   应用激光粒度仪分析土壤机械组成的实验研究 [J].
刘雪梅 ;
黄元仿 .
土壤通报, 2005, (04) :579-582
[6]   不同施肥黑土微生物量氮变化特征及相关因素 [J].
李东坡 ;
陈利军 ;
武志杰 ;
朱平 ;
任军 ;
梁成华 ;
彭畅 ;
高红军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0) :1891-1896
[7]   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和微生物体氮的影响 [J].
李世清 ;
李生秀 ;
邵明安 ;
郭大勇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4, (06) :859-864
[8]   秸秆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J].
张亚丽 ;
张娟 ;
沈其荣 ;
王金川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2) :1575-1578
[9]   旱地土壤氮素矿化参数与氮素形态的关系 [J].
巨晓棠 ;
边秀举 ;
刘学军 ;
张福锁 ;
毛达如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0, (03) :251-259
[10]   影响土壤中微生物体氮的因子 [J].
李世清 ;
凌莉 ;
李生秀 .
土壤与环境, 2000, (02) :15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