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舌针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梗塞致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
被引:20
作者:
罗卫平
黄红缨
朱洁艳
机构:
[1] 中山市中医院
来源:
关键词:
针灸,语言训练;
脑梗塞;
运动性失语;
ABC汉语失语检查法;
P300电位;
D O I:
10.13193/j.archtcm.2010.11.213.luowp.005
中图分类号:
R246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治疗本病的机理。方法:两组共60例病人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合格的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语言训练。针刺治疗以舌针取穴为主;语言训练分口腔发音器官的训练,口形及声音训练,口语表达训练以及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在疗程前后以《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ABC法)各作一次语言检测评价;以及疗程前后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两组疗效有差异,其中治疗组疗效比对照组疗效好(P<0.05),治疗组(ABC)汉语失语检查法各亚项(信息量,流利性,复述,词命名,颜色命名,反应命名,是否,听辨认,执行指令)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缩短,和P3波幅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梗塞致运动性失语疗效显著,其效果优于单纯的语言训练组。汉语失语检查法各亚项(信息量,流利性,复述,词命名,颜色命名,反应命名,是否,听辨认,执行指令)分值提高,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缩短,和P3波幅升高,可作为临床评价和预测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运动性失语症的疗效指标,也是临床治疗机理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2451 / 2454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