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课堂:智慧学习环境

被引:98
作者
陈卫东 [1 ]
叶新东 [2 ]
许亚锋 [2 ]
机构
[1] 苏州科技学院传媒与科学技术系
[2]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关键词
未来课堂; 智慧学习环境; 智能学习空间; 设计;
D O I
10.15881/j.cnki.cn33-1304/g4.2012.05.004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未来课堂的设计与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智能性是未来课堂的重要特性之一。未来课堂应为课堂主体而建,终极目标在于促进学习者的个体学习和社会化学习,以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它是一个充分发挥课堂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谐、自由发展的教与学环境与活动的智慧学习环境。未来课堂不仅是一个智能化的学习空间,还应体现出对课堂主体教与学活动支持的智慧性。智慧性主要体现技术层面、环境层面和资源和服务层面等方面,其实现技术主要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两个层面,其中硬件技术主要包括所有设备之间的智能互联技术、多功能交互设备技术;软件技术则主要是指各主体间的信息传输技术、控制技术及信息的推理技术等。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 [J].
黄荣怀 ;
杨俊锋 ;
胡永斌 .
开放教育研究, 2012, 18 (01) :75-84
[2]   未来教室的构建及应用探讨 [J].
宋卫华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 (Z2) :123-126
[3]   智能教室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J].
陈卫东 ;
叶新东 ;
张际平 .
远程教育杂志, 2011, 29 (04) :39-45
[5]   教学之主阵地:未来课堂研究 [J].
张际平 ;
陈卫东 .
现代教育技术, 2010, (10) :44-50
[6]   未来课堂设计与应用研究——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J].
陈卫东 ;
张际平 .
远程教育杂志, 2010, 28 (04) :27-33
[7]   2010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及其启示 [J].
张育桂 ;
佘燕云 .
远程教育杂志, 2010, 28 (04) :47-50
[8]   未来课堂的定位与特性研究 [J].
陈卫东 ;
张际平 .
电化教育研究, 2010, (07) :23-28
[9]   基于多点触摸的交互手势分析与设计 [J].
张国华 ;
衡祥安 ;
凌云翔 ;
老松杨 .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0, 27 (05) :1737-1739+1752
[10]   基于多点触摸的自然手势识别方法研究 [J].
凌云翔 ;
张国华 ;
李锐 ;
叶挺 .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2 (01) :12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