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审慎框架下的央行独立性检验

被引:4
作者
赵胜民 [1 ]
梁璐璐 [1 ]
李京 [1 ]
谢晓闻 [2 ,3 ]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2] 中山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3] 越秀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货币政策; 央行职责;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D O I
10.19361/j.er.2014.05.009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摘要
本文通过建立四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探讨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互动机制,深入研究了我国央行在宏观审慎框架下的独立性问题。通过引入1992-2012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模拟,结果显示:(1)目前我国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时,两种政策并未完全隔离,即央行的宏观审慎监管并不独立,这与预期相符。(2)在以总产出和通胀作为目标变量时,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分别独立执行可使经济体的稳定性更优,但鉴于我国长期的"央行监管"模式,在央行监管体系之外单独建立权力部门执行宏观审慎监管并不现实,因而可在央行之下设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负责监测系统性风险并执行宏观审慎政策,以实现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双重稳定的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与搭配:基于中国的模拟分析 [J].
马勇 ;
陈雨露 .
金融研究, 2013, (08) :57-69
[2]   金融稳定目标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的关系:一个文献综述 [J].
王晓 ;
李佳 .
国际金融研究, 2013, (04) :22-29
[3]   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协调的研究动态综述 [J].
王璟怡 .
上海金融, 2012, (11) :58-64+117
[4]   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J].
张健华 ;
贾彦东 .
金融研究, 2012, (01) :20-35
[5]   习惯形成、借贷约束与中国经济周期特征——基于RBC模型的实证分析 [J].
吕朝凤 ;
黄梅波 .
金融研究, 2011, (09) :1-13
[6]   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中的地位与权限 [J].
尹继志 .
财经科学, 2011, (01) :1-10
[8]   银行信贷与中国经济波动:1993—2005 [J].
许伟 ;
陈斌开 .
经济学(季刊), 2009, 8 (03) :969-994
[9]   什么造成了经济增长的波动,供给还是需求:中国经济的RBC分析 [J].
陈昆亭 ;
龚六堂 ;
邹恒甫 .
世界经济, 2004, (04) :3-11+80
[10]   我国省份之间的要素流动和边际生产率的差异分析 [J].
龚六堂 ;
谢丹阳 .
经济研究, 2004, (01) :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