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实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8
作者
王键
胡建鹏
机构
[1] 安徽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合肥,,安徽合肥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益气活血; 治法; 缺血性中风; 实验研究; 思路; 方法;
D O I
10.13193/j.archtcm.2004.11.8.wangj.003
中图分类号
R255.2 [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根据长期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认为气虚血瘀证是缺血性中风主要病机特点之一,并针对性提出益气活血治法。本文从研究切入点的选择、气虚血瘀病机和治法的内涵及研究方法、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优势和制作、治疗时间窗选择和动态研究意义出发,提出益气活血法防治脑缺血的实验研究,以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为切入点,采用多因素制作病证结合的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使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治法、病证、方剂相联系,益气、活血、益气活血法相比较,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动态与静态观察相联系,多角度阐明该法防治脑缺血作用机制及其病机实质,进而建立该模型较为客观化的评价体系和多时点、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多因素动态实验观察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974 / 197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2002年缺血性卒中研究和治疗进展 [J].
张仁良 ;
刘新峰 .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3, (03) :178-181
[2]   益气活血法改善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鼠生物学特征的有效性评价 [J].
李净 ;
王键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3, (04) :22-26
[3]   脑梗死治疗时间窗的差异与个体化研究进展 [J].
于永发 ;
董国淑 .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2, (03) :181-184
[4]   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损伤级联反应 [J].
廖维靖 .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8, (04)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