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真是“粗放式增长”吗——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经验研究

被引:30
作者
唐毅南 [1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公司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
[2] 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粗放增长; 投资效率; 劳动生产率; 技术进步; 消费增长;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4.12.010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要求客观评价中国经济成长的成就和原因。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把金融危机的部分原因归之于中国的发展模式。国内不少经济学家也断言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发展模式是"粗放增长",要求中国的结构转型向西方尤其是美国模式靠拢。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中国经济是"高投资、高效率、高技术进步"和"低能耗"的高质量增长,其结果是GDP和消费同步高速增长。认为中国是"高投资、低效率、低消费"的"粗放增长"没有多少经验证据。夸大发展必经的社会代价、否定中国发展的成功道路、扭曲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如何客观评价中国和西方的发展道路,重新讨论如何用实践检验真理,是中国经济学界不可回避的大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代谢增长论:市场份额竞争、学习不确定性和技术小波[J]. 陈平,刘刚.清华政治经济学报. 2014(00)
[2]   新自由主义的警钟:资本主义的空想与现实 [J].
陈平 .
红旗文稿, 2014, (12) :7-13+1
[3]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再测算与适用性研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的比较 [J].
魏下海 ;
余玲铮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3) :76-83
[4]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1978~2006年)——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Malmquist指数分析 [J].
傅勇 ;
白龙 .
金融研究, 2009, (07) :38-51
[5]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再测算:1978~2007年 [J].
李宾 ;
曾志雄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03) :3-15
[6]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 [J].
王小鲁 ;
樊纲 ;
刘鹏 .
经济研究, 2009, 44 (01) :4-16
[7]   中国应当走一条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 [J].
吴敬琏 .
管理世界, 2006, (08) :1-7
[8]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
[9]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 [J].
张军 ;
施少华 .
世界经济文汇, 2003, (02) :17-24
[10]   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J].
陈廷煊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9, (04) :1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