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行为监管国际模式比较与借鉴——基于“双峰"理论的实践

被引:17
作者
冯乾 [1 ,2 ]
侯合心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 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3] 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行为监管; 国际模式; 双峰理论; 金融消费者保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1 [世界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行为监管是一国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经营行为提出的规范性要求和实施的监督管理。本文从产品和机构两个不同维度探讨了行为监管的四种基本选择及六种主要模式,其中,重点对基于"双峰"理论的澳大利亚、荷兰、英国和美国模式作了比较分析。中国在行为监管理论和实践上均落后于国际先进国家,这种落后直接表现为对金融消费者保护明显不足。本文首次研究和比较了行为监管国际模式问题,并提出:在建立与微观审慎监管相分离的行为监管机构和完善行为监管机构与其他监管机构的协调合作机制方面,我国有必要借鉴"双峰"理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金融业行为风险、行为监管与金融消费者保护 [J].
孙天琦 .
金融监管研究, 2015, (03) :64-77
[2]   论行为监管与审慎监管的关系 [J].
王华庆 .
中国银行业, 2014, (05) :6-10
[3]   金融消费者保护:行为经济学的理论解析与政策建议 [J].
孙天琦 .
金融监管研究, 2014, (04) :32-56
[4]   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危机后行为监管的发展与加强 [J].
刘鹏 .
上海金融, 2014, (04) :71-77+118
[5]   基于金融消费者保护视角的英国金融监管改革研究 [J].
高田甜 ;
陈晨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3, (03) :47-56
[6]   对危机后银行业“行为监管”的再认识 [J].
廖岷 .
金融监管研究, 2012, (01) :6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