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贯性与法律体系的建构——兼论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融贯化

被引:141
作者
雷磊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融贯性; 法律体系; 制度体系; 背景体系; 方法体系;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2.02.002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律体系的融贯性具有重要意义。它意味着法律体系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支持与证立,这是对于法律体系的道德要求,也是法治的目标之一。法律体系的融贯性具有程度差异,它包含连贯性、体系融贯性与理念融贯性三个层次的要求。融贯的法律体系主要是裁判者的诠释活动带来的,它是借助于一定的诠释方法建构出的产物。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融贯化面临特殊的难题,只有从制度体系、背景体系与方法体系三个方面努力,才能建构出满足三个层面融贯性要求的法律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6+176 +17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融贯性论证的整体性面向 [J].
侯学勇 .
政法论丛, 2009, (02) :72-78
[2]   融贯论在法律论证中的作用 [J].
侯学勇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8, (04) :3-12
[4]  
佩策尼克的融贯性理论研究[J]. 侯学勇.法律方法. 2008(00)
[6]   融贯性论证与司法裁判的和谐 [J].
魏胜强 .
法学论坛, 2007, (03) :12-17
[7]   法律论证中的融贯论 [J].
蔡琳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6, (02) :117-128
[8]  
法律方法[M]. 山东人民出版社 , 陈金钊, 2009
[9]  
法律论证的融贯性研究[M]. 山东大学出版社 , 侯学勇, 2009
[10]  
历史研究[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英)阿诺德·汤因比(ArnoldToynbee)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