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

被引:86
作者
吴威 [1 ]
曹有挥 [1 ]
曹卫东 [2 ]
梁双波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交通优势度; 路网密度; 综合交通可达性; 关键节点联系便捷性; 长三角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12.7 [地方交通运输概况];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通过公路网络密度、综合交通可达性以及关键节点联系便捷性三要素的综合集成,探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长三角地区公路路网密度居于全国前列,北部地区明显高于南部;综合交通可达性较好的单元相对集中于沪宁—沪杭—杭甬沿线地区,由此区域向南、向北可达性逐渐降低;各地域单元与关键节点的联系均较为便捷,上海及其临近地区便捷性最高,由此向外围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格局。长三角地区交通优势度优于区域平均水平的地域单元占据优势;空间上南北分异明显,北部地区总体优于南部,上海及其毗邻地区优势度最高,沪宁沿线、沿江地区以及沪杭沿线较好,而南北部边缘地区相对较差。最后从区域发展角度提出了不同地域单元发挥交通优势和规避交通劣势的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199 / 220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的时空演化 [J].
吴威 ;
曹有挥 ;
梁双波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5) :619-626
[2]   中国交通通达度评价:从分县到分省 [J].
封志明 ;
刘东 ;
杨艳昭 .
地理研究, 2009, 28 (02) :419-429
[3]   中国区域交通优势的甄别方法及应用分析 [J].
金凤君 ;
王成金 ;
李秀伟 .
地理学报, 2008, (08) :787-798
[4]   开放条件下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综合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 [J].
吴威 ;
曹有挥 ;
曹卫东 ;
梁双波 .
地理研究, 2007, (02) :391-402
[5]   不同指标下的穗港城市走廊潜在通达性及其空间格局 [J].
徐旭 ;
曹小曙 ;
闫小培 .
地理研究, 2007, (01) :179-186
[6]   运输成本对空间经济集聚与扩散活动的影响 [J].
李爱国 ;
黄建宏 .
求索, 2006, (07) :9-11
[7]   中国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通达性 [J].
曹小曙 ;
薛德升 ;
阎小培 .
地理学报, 2005, (06) :25-32
[8]   可达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李平华 ;
陆玉麒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3) :69-78
[9]   高等级公路网建设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以江苏省为例 [J].
徐旳 ;
陆玉麒 .
经济地理, 2004, (06) :830-833
[10]   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 [J].
金凤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04) :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