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真实性”(authenticity)(上)——一个旅游研究的热点

被引:82
作者
赵红梅
李庆雷
机构
[1]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系
关键词
真实性; 旅游研究; 价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0 [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麦坎内尔(MacCannell)掀起的"真实性"研究热已逾30年,其间,研究视角逐渐从"客观"转向"主观"。这既反映出真实性内涵的延展与变迁,亦凸显旅游主体—游客体验的重要性。然而,就研究者日渐褊狭的视域来看,旅游客体真实性对旅游体验真实性的影响从松散到几近断裂,旅游主体甚至以"悦纳万物"的信仰姿态视一切"存在"为真,从而收获真实的体验。客观真实与主观真实,究竟是谁决定或影响了谁?对此问题的探寻导致学界对旅游客体之"虚假"的重新界定和对旅游体验之"真实"的再度好奇,并因此形成旅游真实性研究的纷争局面。有鉴于此,对国内外真实性研究做一番缘起、视角、界定等方面的梳理和反思,或将对国内相关研究与应用有所裨益。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2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虚拟真实”原则指导下的旅游体验塑造研究——基于人类学视角 [J].
陈兴 .
旅游学刊, 2010, 25 (11) :13-19
[2]   “真实性”和“原真性”辨析 [J].
张成渝 .
建筑学报, 2010, (S2) :55-59
[3]   也谈“communitas”人类学视野下的一种旅游体验 [J].
赵红梅 .
思想战线, 2008, (04) :44-48
[4]   文化遗产科学的概念性术语翻译与阐释 [J].
徐嵩龄 .
中国科技术语, 2008, (03) :54-59
[5]   谈原真性(authenticity) [J].
曹娟 .
中国科技术语, 2007, (01) :47-48
[6]  
旅游社会学[M]. 南开大学出版社 , 王宁等, 2008
[7]  
旅游与遗产保护[M]. 南开大学出版社 , 张朝枝, 2008
[8]  
旅游人类学[M]. 云南大学出版社 , (美)丹尼逊·纳什(DennisonNash)著, 2004
[9]  
现代性的后果[M]. 译林出版社 , (英)安东尼·吉登斯著, 2000
[10]   Beyond authenticity and commodification [J].
Cole, Stroma .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7, 34 (04) :943-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