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区域性酸雨的若干特征

被引:45
作者
侯青
赵艳霞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中国; 2007年; 酸雨; 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7 [酸雨];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基于中国气象局1993—2007年的酸雨观测站资料,着重分析了2007年中国区域酸雨的特征,并和近十几年来我国区域酸雨的变化特点进行对比。与过去十几年相比,2007年全国区域酸雨的特点如下:1)我国位于长江以南的酸雨区范围基本保持不变,但南方部分站点的酸雨强度达近十几年来的最高值;2)我国北方尤其是华北部分地区的降水酸化明显,部分省市站点的酸雨频率和强酸雨频率达近15a来的最高值;3)2003—2007年,全国年均酸雨日数和酸雨量与总降水量的比值逐年上升,且增幅较为明显。2007年全国平均酸雨日数为1993年有系统观测数据以来的最高值。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2005年中国酸雨时空分布特征 [J].
赵艳霞 ;
侯青 ;
徐晓斌 ;
丁国安 ;
王淑凤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5) :242-245
[2]   中国气象局酸雨网基本资料数据集及初步分析 [J].
丁国安 ;
徐晓斌 ;
王淑凤 ;
于晓岚 ;
程红兵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4, (S1) :85-94
[3]   中国华北区域城市间污染物输送研究 [J].
张志刚 ;
高庆先 ;
韩雪琴 ;
郑晓军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01) :14-20
[4]   中国酸雨状况和自然成因综述及防治对策探究 [J].
冯砚青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4, (01) :25-28
[5]   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与防治研究 [J].
周青 ;
黄晓华 .
自然杂志, 2002, (06) :315-320
[6]   世界酸雨研究概况 [J].
樊后保 .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2, (04) :371-375
[7]   论能源开发利用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影响 [J].
赵媛 .
世界地理研究, 2000, (04) :89-94
[8]   南方土壤酸沉降敏感性研究Ⅶ——盐基淋溶与缓冲机理 [J].
仇荣亮 ;
董汉英 ;
吕越娜 ;
赵晓辉 .
环境科学, 1997, (05) :25-29+94
[9]   中国东北区域本底大气中酸性气体的研究 [J].
徐晓斌 ;
丁国安 ;
李兴生 ;
向荣彪 ;
不详 .
中国环境科学 , 1997, (04) :58-61
[10]   中国降水酸度和离子浓度的时空分布 [J].
王文兴 ;
丁国安 .
环境科学研究, 1997, (02)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