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排斥、金融密度与普惠金融——理论逻辑、评价指标与实践检验

被引:30
作者
李建军
韩珣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金融排斥; 金融密度; 金融包容; 普惠金融;
D O I
10.13885/j.issn.1000-2804.2017.04.004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克服了已有研究中关于金融排斥、金融包容与普惠金融在概念范畴和评价指标存在的混乱、重复的问题,引入金融密度概念,从理论逻辑上推演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包含银行、证券与保险等三类金融服务主体的指标体系,编制了2010-2014年中国分省金融排斥、金融密度和普惠金融指数,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方法检验了地区金融排斥、金融密度的决定因素,测评了普惠金融在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减缓方面的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存在金融排斥与金融密度的地区梯度效应;乡村人口占比高、国有企业占比高、金融市场化程度高、金融业竞争不激烈、交通便利程度低的地区,金融排斥程度更高。金融密度在居民、企业与地区经济层面显著差异;发展普惠金融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在改善收入分配和贫困减缓方面的作用比较有限。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35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有为政府”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基于上海财经大学2015“千村调查” [J].
粟芳 ;
方蕾 .
财经研究, 2016, 42 (12) :72-83
[2]   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供给不足还是需求不足?——银行、保险和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分析 [J].
粟芳 ;
方蕾 .
管理世界, 2016, (09) :70-83
[3]   普惠金融:一个基本理论框架 [J].
星焱 .
国际金融研究, 2016, (09) :21-37
[4]   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 [J].
李涛 ;
徐翔 ;
孙硕 .
金融研究, 2016, (04) :1-16
[5]   中国居民金融服务包容性测度与空间差异 [J].
李建军 ;
卢盼盼 .
经济地理, 2016, 36 (03) :118-124
[6]   论普惠:普惠金融的经济伦理本质与史学简析 [J].
王颖 ;
曾康霖 .
金融研究, 2016, (02) :37-54
[7]   金融包容视角下我国区域金融排斥测度与影响因素的空间分析 [J].
吕勇斌 ;
邓薇 ;
颜洁 .
宏观经济研究, 2015, (12) :51-62
[8]   搜寻成本、网络效应与普惠金融的渠道价值——互联网借贷平台与商业银行的小微融资选择比较 [J].
李建军 ;
王德 .
国际金融研究, 2015, (12) :56-64
[9]   银行业竞争提升了金融服务普惠性吗?——来自江苏省村镇银行的证据 [J].
周顺兴 ;
林乐芬 .
产业经济研究, 2015, (06) :11-20
[10]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及实证研究 [J].
焦瑾璞 ;
黄亭亭 ;
汪天都 ;
张韶华 ;
王瑱 .
上海金融, 2015, (04)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