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及碳储量

被引:54
作者
王鹏程 [1 ,2 ]
邢乐杰 [1 ]
肖文发 [2 ]
黄志霖 [2 ]
潘磊 [2 ,3 ]
曾立雄 [1 ,2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3]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森林生态系统; 有机碳密度; 有机碳储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104块样地调查和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运用G IS平台,对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及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森林优势树种各器官的含碳率为44.59%54.45%,森林凋落物含碳率为30.61%42.73%,平均为36.38%;(2)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17.68.thm-2,低于我国森林平均水平;植被层碳密度平均为24.15.thm-2,其中常绿阔叶林植被层碳密度最高,达42.80.thm-2;枯落物层平均碳密度为2.74.thm-2,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为9.09 k.gm-2;(3)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总有机碳储量为286.14×106t,其中植被层碳储量为58.72×106t,凋落物碳储量为6.67×106t,土壤碳储量为220.74×106t;(4)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分布面积最大,其总有机碳储量为77.24×106t,占三峡库区森林有机碳总储量的26.99%;在各森林类型中,马尾松林植被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有机碳储量均最高,分别达到20.70×106t、2.66×106t和53.89×106t;(5)三峡库区森林有机碳密度呈现"东高西低"分布格局,巴东-秭归、巫山-巫溪、石柱-武隆及江津南部有机碳密度较高。在三峡库区提高森林质量、扩大森林面积是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三峡库区植被生物量和生产力的估算及分布格局 [J].
曾立雄 ;
王鹏程 ;
肖文发 ;
万睿 ;
黄志霖 ;
潘磊 .
生态学报, 2008, (08) :3808-3816
[2]   四川省及重庆地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 [J].
黄从德 ;
张健 ;
杨万勤 ;
唐宵 ;
赵安玖 .
生态学报, 2008, (03) :966-975
[3]   甘肃小陇山森林植被碳库及其分配特征 [J].
程堂仁 ;
冯菁 ;
马钦彦 ;
王玉涛 ;
康峰峰 ;
冯仲科 ;
张彦林 ;
邓向瑞 .
生态学报, 2008, (01) :33-44
[4]   江西省森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 [J].
王兵 ;
魏文俊 .
江西科学, 2007, (06) :681-687
[5]   四川森林植被碳储量的时空变化 [J].
黄从德 ;
张健 ;
杨万勤 ;
唐宵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2) :2687-2692
[6]   森林演替在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中的作用 [J].
方运霆 ;
莫江明 ;
彭少麟 ;
李德军 .
生态学报, 2003, (09) :1685-1694
[7]   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 [J].
刘国华 ;
傅伯杰 ;
方精云 .
生态学报, 2000, (05) :733-740
[8]   中国森林生产力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英文) [J].
方精云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513-517
[9]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 [J].
周玉荣 ;
于振良 ;
赵士洞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518-522
[10]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 [J].
倪健 ;
陈仲新 ;
董鸣 ;
陈旭东 ;
张新时 .
植物学报, 1998, (04) :8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