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领域

被引:37
作者
王太平 [1 ]
杨峰 [2 ]
机构
[1] 湘潭大学法学院
[2]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知识产权法; 公共领域; 知识的公共性; 公共领域的局限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4 [知识产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面对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益扩张的知识产权,学者提出了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领域理论。公共领域是知识产权的效力所不及的知识领域与知识的某些方面。它不仅是对抗知识产权不合理扩张的旗帜和理论武器,也可以解决反对知识产权不合理扩张的社会力量的集体行动问题,还是创造的前提和知识产权制度正常运转的工具。公共领域存在的客观基础是知识的公共性、共享性以及历史继承性。尽管公共领域有独特的价值、功能和存在的客观基础,它也有假设前提虚假、作用范围有限等局限性。公共领域的局限性可以被克服。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知识产权法的公共领域理论 [J].
冯晓青 .
知识产权, 2007, (03) :3-11
[2]   安娜法的权威解释:英国米勒案和德纳森案 [J].
王太平 ;
黄献 .
电子知识产权, 2006, (04) :49-53
[3]   著作权法中的公共领域理论 [J].
冯晓青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1) :143-148
[4]   信息、知识产权与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 [J].
郑成思 .
法律适用, 2004, (07) :11-15
[5]   知识财产权解析 [J].
刘春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4) :109-121+206
[7]   试论知识的本质 [J].
昌家立 .
青海社会科学, 1995, (04) :50-55
[8]  
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吴汉东等著, 2005
[9]  
知识产权年刊[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吴汉东主编, 2005
[10]  
知识产权法的经济结构[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威廉·M.兰德斯(WilliamM.Landes),(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原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