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知识的本质

被引:8
作者
昌家立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关键词
生成方式; 本质观; 观念化; 主体认识图式; 符号化; 定义方法; 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 客体属性; 概念引入; 信息内容;
D O I
10.14154/j.cnki.qss.1995.04.011
中图分类号
B01 [哲学基本问题];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正>知识是人们在日常用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术语。但是,对于这一术语的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往往存在着许多差异。从书籍、辞典、教科书及论文中能找到的有关知识的界定不下百余种,其中有代表性的知识定义也有十余种。罗素曾说过:“‘知识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具有确定和毫不含糊的答案的问题。”①之所以出现关于知识定义众说纷坛的情况,是因为不同认识论立场决定了对知识的不同界定,而且同一认识论观点因考察的维度和视角不同,也会给出不尽一致的知识定义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知识没有确定的内涵,也不意味着揭示知识的本质是不可能的。本文试图就知识的本质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并给知识作出新的界定。 一、传统知识本质观的简析 从认识论发展史来看,人们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一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分歧。比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回忆。近代经验论唯物主义者主张,知识是事实的记录。当代国内学术界流行的知识定义为,知识是认识成果,或观念的总和,等等。我们认为,对以往的传统知识定义,无论是哲学认识论史上的,还是目前流行的,都需要作些梳理和必要的分析。这种梳理和分析对于探明确切的知识定义、准确把握知识本质是十分必要的。 从定义方法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传统知识本质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人类的知识.[M].(英)罗素(B.Russell)著;张金言译;.商务印书馆.1983,
[2]  
小逻辑.[M].[德]黑格尔(G·W·F·Hegel) 著;贺麟 译.商务印书馆.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