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大瑶山高速公路浓雾的宏微观结构与能见度研究

被引:83
作者
吴兑 [1 ]
邓雪娇 [1 ]
毛节泰 [2 ]
毛伟康 [1 ]
叶燕翔 [1 ]
毕雪岩 [1 ]
唐浩华 [1 ]
万齐林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2]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南岭山地; 浓雾; 能见度; 宏微观物理特征; 气溶胶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4 [雾];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南岭山地地处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每年9月至次年5月有华南准静止锋活动时均会有浓雾发生,每月浓雾日可高达15—18 d,尤其是中国目前最长的京珠高速公路通过南岭主脉大瑶山的乐昌—乳源段,路面海拔高度从200 m增至800多米,山地的抬升使雾害更加严重。在南岭大瑶山高速公路开展的两次多学科综合野外观测,内容包括目测能见度、器测能见度、雾滴谱、雾含水量、系留探空、双参数低空探空、雾层湍流扩散、气溶胶粒子谱、气溶胶成分谱、雾水样品成分、雨水样品成分。对典型个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雾的宏观结构特征分析,雾的微物理特征分析。认识到南岭山地浓雾发生频率高,雾害十分严重,是典型的平流雾和上坡雾,实质上是出现在相对较高海拔高度上的低云,与华南锋面活动尤其是华南准静止峰的活动密切相关,局地地形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其特点是浓雾持续时间长、能见度极其恶劣、团块结构明显、雾滴尺度大、浓度不高、含水量较大、雾层内的湍流扩散能力比晴空区强,与中国过去研究较多的辐射雾差别较大。发现雾含水量与能见度呈明显的反相关关系,含水量较大时能见度较小;南岭山地雾含水量等微结构特征量的起伏变化,除与雾体本身的结构不均匀有关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平流因素的影响,南岭山地下垫面的不均匀性,雾体随环境风的平移过程中,不规则的爬坡、翻越山坡的运动是造成雾体结构不均匀、振荡起伏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该地气溶胶粒子谱是呈单调下降的幂函数谱,次微米粒子浓度甚高,南岭山地气溶胶中含有高浓度的硫酸盐粒子,是优质凝结核,有利于雾的形成。雾的存在可以清除大气中的微量成分,雾滴可以包含浓度很高的污染物成分。同时,较之云滴而言,雾滴也很容易被地表物体(如植被、建筑物等)的垂直表面所截获,构成另一类清除过程。在南岭这样的大面积森林地区,这类清除过程可能是很重要的。研究本地区雾的特征变化,对建立本地区雾的预警预报系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并为开展消雾试验提供了基本资料。
引用
收藏
页码:406 / 41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南岭大瑶山雾区锋面降水的雨水化学成分研究 [J].
吴兑 ;
邓雪娇 ;
范绍佳 ;
叶燕翔 ;
毛伟康 ;
黄浩辉 ;
唐浩华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6) :105-109
[2]   南岭局地小地形背风坡增雾作用的分析 [J].
万齐林 ;
吴兑 ;
叶燕强 .
高原气象, 2004, (05) :709-713
[3]   南岭大瑶山浓雾雾水的化学成分研究 [J].
吴兑 ;
邓雪娇 ;
叶燕翔 ;
毛伟康 .
气象学报, 2004, (04) :476-485
[4]   南岭山地浓雾的物理特征 [J].
邓雪娇 ;
吴兑 ;
叶燕翔 .
热带气象学报, 2002, (03) :227-236
[5]   南岭山地浓雾的微物理结构及演变过程 [J].
唐浩华 ;
范绍佳 ;
吴兑 ;
邓雪娇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92-96
[6]   中国近40年来雾的研究 [J].
李子华 .
气象学报, 2001, (05) :616-624
[7]   用CCD摄像机动态估算测量云雾含水量的初步试验 [J].
谢兴生 ;
吴兑 ;
邓雪娇 ;
黄颢辉 .
光学技术, 2001, (04) :321-323
[8]   西双版纳冬季雾的微物理结构及演变过程 [J].
黄玉生 ;
黄玉仁 ;
李子华 ;
陈宝君 ;
黄建平 ;
顾江新 .
气象学报, 2000, (06) :715-725
[9]   1996年南京连续5天浓雾的物理结构特征 [J].
李子华 ;
黄建平 ;
周毓荃 ;
朱诗武 .
气象学报, 1999, (05) :622-631
[10]   沪宁地区辐射雾的微物理结构及其演变 [J].
黄建平 ;
梅清银 ;
靳永才 ;
李子华 .
气象, 1998, (05)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