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流动与家庭——村民日常生活语境下的乡村性转型

被引:9
作者
张勇 [1 ,2 ]
冯健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2]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乡村性; 乡村转型; 日常生活; 有限城镇化; 空心村; 邓州;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6.06.006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从乡村日常生活的真实状况出发,本文在个人、家庭、村集体三个维度考察了当前乡村性转型的主要路径。对河南邓州的研究表明,市场经济带来的经济理性与城镇化带来的流动性相互耦合,彻底动摇了传统小农分散、孤立、封闭的特征,但在不同维度上转型速率与方式并不同步。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当前我国的一系列宏观政策与促进乡村村民城镇化的初衷之间还存在需要弥合的差距。论文最后对家庭理想与经济理性耦合、个体理性与群体理性差距、有限城镇化的制度困境等理论话题进行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促进农村家庭城镇化的城乡规划转型探讨 [J].
陈宏胜 ;
王兴平 .
现代城市研究, 2016, (04) :16-21
[3]   对中国基督教发展原因分析的检验——以广东汕头和河南南阳调研为例 [J].
段琦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30 (02) :5-11+95+2
[4]   土地财政:历史、逻辑与抉择 [J].
赵燕菁 .
城市发展研究, 2014, (01) :1-13
[5]   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动分析——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 [J].
王跃生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12) :60-77+205
[6]   安徽省乡村发展类型及乡村性空间分异研究 [J].
孟欢欢 ;
李同昇 ;
于正松 ;
李飞 .
经济地理, 2013, 33 (04) :144-148+185
[7]   基于县域尺度的江苏省乡村性空间格局演变及其机理研究 [J].
张荣天 ;
张小林 ;
李传武 .
人文地理, 2013, 28 (02) :91-97
[8]   县域乡村发展类型划分与乡村性评价——以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为例 [J].
李孝坤 ;
李忠峰 ;
翁才银 ;
王述维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0 (01) :42-47+133
[9]   中国的现代家庭:来自经济史和法律史的视角 [J].
黄宗智 .
开放时代, 2011, (05) :82-105
[10]   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性非使用价值评估——以福建永春北溪村为例 [J].
吴丽娟 ;
李洪波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12) :1606-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