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保障贫困人口生活的历程、轨迹与经验

被引:3
作者
许尧
王雪
机构
[1]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扶贫; 基本生活水准权利; 贫困人口; 社会保障;
D O I
10.13968/j.cnki.1009-9107.2019.06.01
中图分类号
D632.1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将保障贫困人口的生活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放在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依据社会背景与保障举措的不同,可以将这70年的历程分为:恢复经济过程中对贫困人口的临时紧急救助、平均主义大锅饭与依托集体经济的特殊救助、"文化大革命"与救助体系的停滞、市场化改革中社会救助体系的转型与探索、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初步建立、精准扶贫与社会救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等6个阶段。70年来贫困人口生活保障经历了模式、重心、途径、理念、方式等方面的系列变化。综合而言,中国的贫困人口保障经验可以概括为:在主体动力上,既要挖掘和充分利用市场最大程度创造财富的活力,又要用好能够有效整合和再分配各类资源的公共权力;在战略布局上,既要将重点放在通过发展来使绝大部分人从根本上脱离贫困,又要完善各类救助制度,给没有脱贫的人口"兜好底儿";在政策举措上,既保证整体政策宗旨的一贯性,又要确保各类政策措施足够灵活和务实。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最后的安全网——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框架 [J].
唐钧 .
中国社会科学, 1998, (01) :116-127
[2]   从人道到人权:穷人权利的演变——兼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J].
杨立雄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 (03) :50-54
[3]   “文化大革命”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破坏 [J].
蔡昉 ;
都阳 .
经济学(季刊), 2003, (03) :795-806
[4]   城乡低保制度:历史、现状与前瞻 [J].
唐钧 .
红旗文稿, 2005, (18) :14-17
[5]   论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目标、原则及模式选择 [J].
关信平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6) :29-35
[6]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救助制度之发展 [J].
王思斌 .
文史哲, 2007, (01) :121-126
[7]  
从国家—单位保障制走向国家—社会保障制——3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变迁[J]. 郑功成. 社会保障研究. 2008(02)
[8]   中国扶贫历程中的个人与社会——社会互构论的诠释理路 [J].
郑杭生 ;
李棉管 .
教学与研究, 2009, (06) :5-10
[9]   建国60年来我国社会救助发展历程与制度变迁 [J].
刘喜堂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9 (04) :19-26
[10]   社会保护的国际共识和中国经验 [J].
唐钧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 (03) :40-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