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失的影响

被引:61
作者
徐占军 [1 ]
侯湖平 [1 ,2 ]
张绍良 [1 ,2 ]
丁忠义 [1 ,2 ]
马昌忠 [1 ,2 ]
公云龙 [1 ]
刘严军 [3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2] 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3] 山西长治国土资源局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 煤矿; 采矿活动; 相对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0.3 [环境影响评价];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系统评价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失驱动因素的相对作用力,对矿区土地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该文从生态学的角度,以徐州矿区为例,选择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作为统一气候变化和采矿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损失的衡量指标,通过该指标实现气候变化和采矿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损失的可比性。研究结果表明:1)矿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是气候因素和采矿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变化对NPP的影响范围为0.111~3.333g/(m2·月)(以每月每平方米植被生产的C计)之间,采矿活动对NPP影响的范围为90.525~107.892g/(m2·月),采矿活动对NPP的影响大于气候变化对NPP的影响,NPP变化对采矿活动具有敏感性。2)气候变化推动NPP是向正向发展,采矿活动推动NPP向负向发展。1987-1998年采矿活动是推动NPP变化的主导因素,1998-2005年气候变化是推动NPP变化的主导因素,2005-2008年采矿活动成为推动NPP变化的主导因素,同时,随着采矿活动的加剧,采矿活动对NPP推动变成主导因素,并且推动NPP向负向发展的比例在增大。3)在采矿活动破坏区内,采矿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耕地NPP的大幅下降,通过土地复垦措施增加林地的NPP,可改变矿区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在采矿活动的影响区内,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主导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32 / 2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基于遥感的煤矿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的监测与评价.[D].侯湖平.中国矿业大学.2010, 02
[2]   Detecting biophysical properties of a semi-arid grassland and distinguishing burned from unburned areas with hyperspectral reflectance [J].
Rahman, AF ;
Gamon, JA .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04, 58 (04) :597-610
[3]   C4 plants in the vegetation of Mongolia:: their natural occurrence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in relation to climate [J].
Pyankov, VI ;
Gunin, PD ;
Tsoog, S ;
Black, CC .
OECOLOGIA, 2000, 123 (01) :15-31
[4]   矿区土地复垦景观格局变化和生态效应 [J].
李保杰 ;
顾和和 ;
纪亚洲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3) :251-256
[5]   煤矿区景观演变的生态累积效应——以山西省潞安矿区为例 [J].
王行风 ;
汪云甲 ;
马晓黎 ;
陈明 .
地理研究, 2011, 30 (05) :879-892
[6]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评价综述 [J].
许端阳 ;
李春蕾 ;
庄大方 ;
潘剑君 .
地理学报, 2011, 66 (01) :68-76
[7]   采煤引起的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探析 [J].
索永录 ;
姬红英 ;
辛亚军 ;
杨战国 ;
欧亚伟 .
煤矿安全, 2010, 41 (05) :120-122
[8]   资源枯竭矿区生态环境损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王霖琳 .
煤炭科学技术, 2009, 37 (09) :125-128
[9]   矿区生态环境要素的采动损害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J].
连达军 ;
汪云甲 ;
张华 .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09, 61 (05) :10-14+36
[10]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鄂尔多斯地区沙漠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研究 [J].
许端阳 ;
康相武 ;
刘志丽 ;
庄大方 ;
潘剑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4) :516-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