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以皖江示范区为例

被引:16
作者
项锦雯 [1 ]
陈利根 [2 ]
机构
[1]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管理学院
[2]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耦合度; 协调度; 产业转移; 土地集约利用; 皖江示范区;
D O I
10.13246/j.cnki.iae.2012.06.012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301 [土地经济学];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82802 ; 1204 ; 1204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分析区域产业转移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耦合机理,利用协同论思想建立区域产业转移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耦合模型,通过构建耦合作用的指标体系,计算出皖江示范区各城市的耦合关系值。结果显示,2009年皖江示范区各市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转移交互耦合基本处在颉颃时期,耦合度明显存在地域差异;耦合协调度表现为发达城市一般高于欠发达城市,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对应高耦合协调度;耦合强度与耦合协调程度在空间上不具有一一对应性,两者尚未达到良性共振;目前皖江示范区部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滞后,应加强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土地集约利用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低梯度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及预测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J].
李斌 ;
陈超凡 ;
万大艳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 40 (02) :93-96
[2]   皖江经济带土地利用趋势与驱动机制研究 [J].
甄巧莲 ;
张慧 ;
吴杨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1, 13 (01) :100-104
[3]   中国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J].
张继焦 .
贵州社会科学, 2011, (01) :69-73
[4]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的区域土地资源集约配置探讨——以孝感融入武汉城市圈为契机的实例分析 [J].
程静 .
新疆农垦经济, 2010, (08) :19-22
[5]   基于产业转移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J].
黄伟 ;
周杰 .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0, 27 (03) :1-8
[6]   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J].
吴雪萍 .
经济论坛, 2010, (06) :111-113
[7]   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J].
许艳 ;
濮励杰 ;
张丽芳 ;
朱明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6) :810-820
[8]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理论与实证研究 [J].
吴郁玲 ;
曲福田 .
资源科学, 2007, (06) :106-113
[9]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转变增长方式综合评价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新区为例 [J].
刘晓丽 ;
班茂盛 ;
宋吉涛 ;
刘海燕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5) :65-76
[10]   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 [J].
陈建军 .
中国工业经济, 2002, (08) :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