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理论与实证研究

被引:144
作者
吴郁玲
曲福田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2]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南京
[3]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4] 武汉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集约利用; 影响因素; 作用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3.2 [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摘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倡导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提高土地利用集约水平需要掌握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辨识主导因素。本研究基于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制度和生态因素等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影响机理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我国1989年2004年的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和土地市场化发育程度是影响对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政府对农地的保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用地者集约利用土地;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控制土地利用集约度限制性因素;从整体上看,市场化发育水平是影响我国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关键性和根本性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探讨 [J].
郭爱请 ;
葛京凤 .
资源科学, 2006, (04) :65-70
[2]   基于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广西江州区为例 [J].
赵翠薇 ;
濮励杰 ;
孟爱云 ;
黄贤金 ;
周寅康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2) :172-179
[3]   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以江苏省典型开发区为例 [J].
翟文侠 ;
黄贤金 ;
张强 ;
周峰 ;
马其芳 ;
钟太洋 .
资源科学, 2006, (02) :54-60
[4]   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J].
谭荣 ;
曲福田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6) :3-11
[5]   东南沿海地区土地利用转换态势与机制分析 [J].
刘彦随 ;
彭留英 ;
王大伟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3) :333-339
[6]   中国沿海地区土地利用问题及集约利用途径 [J].
金凤君 ;
张晓平 ;
王长征 .
资源科学, 2004, (05) :53-60
[7]   农地非农化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对土地利用政策调整的启示 [J].
陈江龙 ;
曲福田 ;
陈雯 .
管理世界, 2004, (08) :37-42+155
[8]   试论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 [J].
陈百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5) :611-616
[9]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与“十五”时期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J].
李善同 ;
侯永志 .
管理世界, 2001, (02) :95-101+220
[10]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现状分析 [J].
李娟文 ;
王启仿 .
经济地理, 2000, (04) :6-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