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地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以粤闽湘赣边界区域为例

被引:9
作者
尚正永 [1 ,2 ]
白永平 [3 ]
张小林 [2 ]
钟业喜 [2 ,4 ]
机构
[1] 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2]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3]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4]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协调发展; 空间重组; 产业整合; 省际边界区域; 粤闽湘赣;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10.05.019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联系、区域差异、城市发展等方面,分析了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并从区域空间协调优化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两个角度,提出了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的设想与建议。在区域空间优化重组方面提出要加强区际空间引导与规划协调,促进城镇群体空间集聚发展,形成"韶关-赣州-郴州"成长三角,培育具有点轴结构的枢纽区域。在区域产业整合发展方面提出要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合理分工和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推动产业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552 / 55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省际边界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为例 [J].
尚正永 ;
刘传明 ;
白永平 ;
张小林 .
经济地理, 2010, 30 (02) :183-187
[2]   丘陵山区城市竞争力的定量评价——以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地级市为例 [J].
尚正永 ;
张小林 ;
白永平 .
山地学报, 2009, 27 (05) :618-624
[3]   省际边缘区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J].
仇方道 ;
佟连军 ;
朱传耿 ;
杨如树 .
地理研究, 2009, 28 (02) :451-463
[4]   地缘经济区视角下的行政区边缘山地经济协同发展——以渝黔湘鄂结合部的武陵山区为例 [J].
冯佺光 .
山地学报, 2009, (02) :166-176
[5]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建 [J].
孙海燕 .
经济地理, 2007, (03) :362-365
[6]   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J].
朱传耿 ;
王振波 ;
孟召宜 .
经济地理, 2007, (02) :302-305+290
[7]   市场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J].
徐现祥 ;
李郇 .
经济研究, 2005, (12) :57-67
[8]   《行政区边缘经济论》评介 [J].
魏后凯 .
中国工业经济, 2004, (11) :112-112
[9]   产业集群集体效率的价值演变模型 [J].
曲红贤 ;
郑瑾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 (08) :63-67
[10]   山东省省际边界地区发展研究 [J].
贾若祥 ;
侯晓丽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 (02) :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