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边缘区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被引:135
作者
仇方道 [1 ,2 ]
佟连军 [3 ]
朱传耿 [1 ]
杨如树 [1 ]
机构
[1]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3]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省际边缘区域; 区域经济差异; 空间自相关; 驱动机制; 淮海经济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7 [生产布局和区域经济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省际边缘区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差异研究关注的新领域。论文采用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1996~2005年淮海经济区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趋势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①淮海经济区发展水平相似的县域在空间上两极分化并集聚的态势与经济差异的演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空间极化成为该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②HH型县域显著向鲁南集中,LL型县域显著向皖北、豫东集中,表明东西差异成为淮海经济区经济差异的主要表征;③包括投资能力、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等在内的经济动力机制、空间作用机制、边缘区发展政策、省际边界阻隔机制等是淮海经济区经济差异变动的主要驱动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451 / 46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基于城市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因素分解 [J].
李莉 ;
刘慧 ;
刘卫东 ;
刘毅 .
地理研究, 2008, (05) :1048-1058
[2]   中国海洋经济地域差异及演化过程分析 [J].
韩增林 ;
许旭 .
地理研究, 2008, (03) :613-622
[3]   中国东南沿海区域经济差异及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J].
伍世代 ;
王强 .
地理学报, 2008, (02) :123-134
[4]   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 [J].
刘慧 .
地理研究, 2006, (04) :710-718
[5]   基于ESDA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J].
蒲英霞 ;
葛莹 ;
马荣华 ;
黄杏元 ;
马晓冬 .
地理研究, 2005, (06) :965-974
[6]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 [J].
孟斌 ;
王劲峰 ;
张文忠 ;
刘旭华 .
地理科学, 2005, (04) :11-18
[7]   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溢出分析 [J].
王铮 ;
武巍 ;
吴静 .
地理研究, 2005, (02) :243-252
[8]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市场化、全球化与城市化 [J].
贺灿飞 ;
梁进社 .
管理世界, 2004, (08) :8-17+155
[9]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J].
林毅夫 ;
刘培林 .
经济研究, 2003, (03) :19-25+89
[10]   中国开放政策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J].
郭腾云 ;
陆大道 ;
甘国辉 .
地理学报, 2001, (05) :580-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