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上游生计方式的时空格局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被引:37
作者
阎建忠
张镱锂
摆万奇
朱会义
包维楷
刘燕华
机构
[1]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重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成都,北京
关键词
大渡河上游; 生计方式; 土地覆被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该文以大渡河上游壤塘县、马尔康县和金川县为例,在野外考察、农户调查、历史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手段,研究了该区1950~2000年生计方式的时空格局和1967~200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河谷区、中山区、林区和牧区,居民生计方式的演变具有不同的特点。随着生计方式的演变,大渡河上游具有多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1980年代以后,该区不同地带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具有显著的差异,居民对环境退化具有不同的响应方式。该研究还表明,生态脆弱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重建的关键在于改变居民的生计方式,促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高寒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以青海省长江黄河源区为例 [J].
潘竟虎 ;
王建 .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80-86
[2]   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J].
张永民 ;
赵士洞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3) :429-435
[3]   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J].
张军涛 .
农业经济问题, 2004, (02) :18-21+79
[4]   大渡河上游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J].
摆万奇 ;
阎建忠 ;
张镱锂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1) :71-78
[5]   辽蒙交界带环境脆弱成因浅析 [J].
刘海燕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3, (04) :51-52
[6]   欠发达地区农户的兼业演变及农户经济发展研究——基于河南省1000农户的调查分析 [J].
李小建 ;
乔家君 .
中州学刊, 2003, (05) :58-61
[7]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因子分析——以内蒙古尧勒甸子村为例 [J].
赵杰 ;
赵士洞 .
农村生态环境, 2003, (03) :1-4
[8]   大渡河上游地区景观格局与动态 [J].
摆万奇 ;
张镱锂 ;
包维楷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1) :75-80
[9]   流域土地覆被变化水文效应的模拟——以长江上游源头区梭磨河为例 [J].
邓慧平 ;
李秀彬 ;
陈军锋 ;
张明 ;
万洪涛 .
地理学报, 2003, (01) :53-62
[10]   劳务输出对宁夏西海固回族生活观念的影响——两个自然村的调查 [J].
陈红梅 ;
《西海固回族社区现代化进程》课题组 .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3) :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