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制中国的法源与适用论纲 以比(附)为中心的展开

被引:9
作者
陈新宇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比(附); 法源; 法适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9 [中国法制史];
学科分类号
030102 ;
摘要
中国法律史上的重要概念"比"可作名词用法与动词用法,其既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之名或者法的代称,又是一种独特的法律方法。在唐代法典中已可看到"比"与"附"结合成为一个专门的法律术语。在五代和宋朝的敕中,已可看到"比附"与"无正条"出现在同一条款中,成为法无正条时的处理方式,明、清法典采纳了这一做法。通过对以比附为中心的帝制中国法适用模式之研究,基于中国法主体性立场,从法文化整体性的视角和政治哲学的维度,可以将其总结为"情理之法"与"权力分配之法"。
引用
收藏
页码:565 / 586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比附与类推之辨——从“比引律条”出发 [J].
陈新宇 .
政法论坛, 2011, 29 (02) :113-121
[2]  
法有正条与罪刑不符——《大清律例》“审拟罪名不得擅拟加等”条例考论[J]. 陈新宇.清华法治论衡. 2009(02)
[3]   汉魏晋“比”辨析 [J].
吕丽 ;
王侃 .
法学研究, 2000, (04) :152-160
[4]  
历代例考[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杨一凡, 2009
[5]  
韩非子[M]. 中州古籍出版社 , 李维新[等]注译, 2008
[6]  
从比附援引到罪刑法定[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陈新宇, 2007
[7]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2007
[8]  
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M]. 文物出版社 , 张家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 2006
[9]  
中国律学文献[M].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杨一凡, 2005
[10]  
法律哲学研究[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吴经熊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