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对土地流转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

被引:49
作者
赵光
李放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土地转出行为; 土地转入行为; Logit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F842.6 [各种类型保险];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120404 ; 020204 ;
摘要
基于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社区及微观个体两个维度的数据,对养老保险与农村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农村地区的农地流转率普遍偏低,且仍有部分农村地区未覆盖任何养老保险制度,而实施新农保或老农保以及对65岁以上老人发放补助等养老保障政策措施的社区土地流转比例较高,因此养老保险等政策对社区土地流转比例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微观个体数据表明农村地区土地流转行为并不活跃,发生了土地流出行为与土地流入行为的比重均在10%左右,但农民是否领取到了养老金无论是在土地流出还是土地流入方面,都是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的。一方面,养老金的收入具有稳定性,一定程度上满足老年农民必要的货币支出需要,对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具有替代作用,进而促进土地流转供给的增加;另一方面,有养老金的土地转入者家庭生存的担忧又得到有效缓解,又可以促进其大规模转入土地进行开发,促进了土地流转的有效需求,因此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看,养老保险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促进都是十分有效的。农民年龄也是影响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但对土地转出或转入的影响方向不尽相同。年龄较大的农民一般缺乏技能,非农就业就会较少,相对于青壮年可能不愿意土地流转,但对于那些年龄很大的农民来说,受到劳动能力的限制,可能愿意流出土地,而不会流入土地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进一步将社区变量和个人特征变量同时纳入到分层模型内分析可以发现,社区是否对65岁以上老人发放补助对个体土地转出、是否有养老金对个体土地转入都具有正向的显著作用,也表明本文模型分析结果是较为稳健的。基于这些结论,本研究的政策含义是很明显的,即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有效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2]   非农就业、社会保障与农户土地转出——基于30镇49村476个农民的实证分析 [J].
赵光 ;
李放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10) :102-110
[3]   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东省的农户问卷 [J].
罗必良 ;
何应龙 ;
汪沙 ;
尤娜莉 .
中国农村经济, 2012, (06) :4-19
[4]   农民职业分化、养老保障与农村土地流转——基于南京市372份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 [J].
许恒周 ;
郭忠兴 ;
郭玉燕 .
农业技术经济, 2011, (01) :80-85
[5]   从社会保障角度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 [J].
王银梅 ;
刘语潇 .
宏观经济研究, 2009, (11) :40-45
[6]   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 [J].
包宗顺 ;
徐志明 ;
高珊 ;
周春芳 .
中国农村经济, 2009, (04) :23-30+47
[7]   基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视角的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J].
黄祖辉 ;
王朋 .
浙江社会科学, 2009, (02) :39-41+31+126
[10]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兼论土地流转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 [J].
黄祖辉 ;
王朋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02) :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