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128
作者
吴国雄
毛江玉
段安民
张琼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
[3]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青藏高原加热; 东西风交界面(WEB); 亚洲季风爆发; 东亚气候格局; 南亚高压双模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文中回顾了近 10a来吴国雄等在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通过分析东西风交界面的演变证明 ,由于青藏高原的春季加热 ,亚洲季风区对流层低层冬季盛行偏东风转变为夏季偏西南风最早发生在孟加拉湾东部 ,与其相伴随的激烈对流降水出现在其东面。因此孟加拉湾东部至中印半岛西部是亚洲季风最早爆发的地区。同时也指出盛夏伊朗高原和青藏高原加热所激发的同相环流嵌套在欧亚大陆尺度的热力环流中 ,从而加强了东亚的夏季风 ,加剧了中西亚的干旱 ;并通过其所激发的波动对夏季东亚的气候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文中还比较了夏季南亚高压的伊朗模态和青藏模态性质的异同及其对亚洲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不同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28 / 54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赵九章纪念文集.[M].叶笃正主编;.科学出版社.1997,
[2]  
东亚季风.[M].陈隆勋等著;.气象出版社.1991,
[3]  
《夏半年青藏高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编辑组编辑.[M]..科学出版社.1987,
[4]  
青藏高原气象学.[M].叶笃正等著;.科学出版社.1979,
[5]   我国青藏高原气候动力学研究的近期进展 [J].
吴国雄 .
第四纪研究, 2004, (01) :1-9+129
[6]   季节转换期间副热带高压带形态变异及其机制的研究 Ⅲ:热力学诊断 [J].
毛江玉 ;
吴国雄 ;
刘屹岷 .
气象学报, 2002, (06) :647-659+646
[7]   季节转换期间副热带高压带形态变异及其机制的研究Ⅱ:亚洲季风区季节转换指数 [J].
毛江玉 ;
吴国雄 ;
刘屹岷 .
气象学报, 2002, (04) :409-420
[8]   季节转换期间副热带高压带形态变异及其机制的研究Ⅰ:副热带高压结构的气候学特征 [J].
毛江玉 ;
吴国雄 ;
刘屹岷 .
气象学报, 2002, (04) :400-408
[9]   青藏高原表面过程对夏季青藏高压的影响──数值试验 [J].
李伟平 ;
吴国雄 ;
刘屹岷 ;
刘新 .
大气科学, 2001, (06) :809-816
[10]   长江流域大范围旱涝与南亚高压的关系 [J].
张琼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1, (05) :569-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