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的“小农化”及其环境后果

被引:14
作者
陈阿江 [1 ]
王婧 [2 ]
机构
[1] 河海大学社会学系/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
[2] 河海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游牧; 农耕; 草场承包制; 草场退化;
D O 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13.01.017
中图分类号
F323.22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1990年代以来,草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试从草原生态系统及农耕生态系统之比较,解释草原环境问题。传统的草原游牧生态系统呈现大空间、水、草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特点,与此相应,牧民终年逐水草集体游牧。农耕生态系统平衡的维系,大部分可以在家户层面上进行,呈现小空间、家户组织的特点。土地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未对农耕系统的生态平衡产生根本性影响,但草场承包制对草原影响深刻。草场承包制将大空间的草原破碎为小空间的家庭牧场,网围栏则使游动之牧业固化在小块土地上,在"公地悲剧"式环境问题解决的同时却引发了"私地悲剧"式环境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理性的困惑——环境视角中的企业行为判别 [J].
陈阿江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 (04) :2-7
[2]   草原生态与蒙古族的民间环境知识 [J].
麻国庆 .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1, (01) :52-57
[3]   游牧圈与游牧社会——以满铁资料为主的研究 [J].
王建革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0, (03) :16-28
[4]  
牧区与市场.[M].达林太; 郑易生;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5]  
巴音图嘎调查.[M].杨思远; 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6]  
环境压力下的草原社区.[M].王晓毅;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7]  
文化的变迁.[M].阿拉腾; 著.民族出版社.2006,
[8]  
陈巴尔虎旗志.[M].陈巴尔虎旗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
[9]  
多民族地区:资源、贫困与发展.[M].潘乃谷;周星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10]  
民族学通论.[M].林耀华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