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从理论到实践

被引:271
作者
封志明 [1 ,2 ]
杨艳昭 [1 ,2 ]
闫慧敏 [1 ,2 ]
潘韬 [1 ,2 ,3 ]
李鹏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资源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 环境容量; 承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从20世纪初期承载力概念提出,到21世纪作为描述发展限制的重要工具,从理论到实践,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走过百年,已成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本文简要回顾了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的源起与发展;系统梳理了从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容量),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程;科学评述了基于生态足迹与虚拟土地、水足迹与虚拟水和能值分析与虚拟能量等方法开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跨世纪进展。研究认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尚未形成一套统一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且研究结果的客观性与可比性一直存有争议。鉴于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应从理论到方法、从实践到应用,切实加强基础理论与承载机理、阈值率定与综合计量、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定量评价与系统集成研究,以促进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数字化与系统化,最终满足实用化与业务化的国家需求。
引用
收藏
页码:379 / 395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16 条
[51]   虚拟水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主要进展 [J].
刘宝勤 ;
封志明 ;
姚治君 .
资源科学, 2006, (01) :120-127
[52]   中国水资源对发展的承载能力研究 [J].
谢高地 ;
周海林 ;
甄霖 ;
鲁春霞 ;
肖玉 .
资源科学, 2005, (04) :2-7
[53]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其主要问题剖析 [J].
齐亚彬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5, (05) :7-11+46
[54]   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假设条件的缺陷浅析 [J].
李明月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02) :129-131
[55]   生态经济系统的一种整合评价方法: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 [J].
陆宏芳 ;
沈善瑞 ;
陈洁 ;
蓝盛芳 .
生态环境, 2005, (01) :121-126
[56]   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 [J].
左其亭 ;
马军霞 ;
高传昌 .
水科学进展, 2005, (01) :103-108
[57]   基于区域发展目标下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J].
姚治君 ;
刘宝勤 ;
高迎春 .
水科学进展, 2005, (01) :109-113
[58]   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 [J].
王宁 ;
刘平 ;
黄锡欢 .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06) :278-281+385
[59]   基于改进的农业生态区法的中国耕地粮食生产潜力评价 [J].
谢俊奇 ;
蔡玉梅 ;
郑振源 ;
林培 .
中国土地科学, 2004, (04) :31-37
[60]   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宏观多目标情景分析与评价 [J].
朱一中 ;
夏军 ;
王纲胜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