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辽宁省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分析

被引:14
作者
董运来
赵慧娥
王大超
机构
[1]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发展; 辽宁省;
D O I
10.13246/j.cnki.jae.2008.06.005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本文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辽宁省1991—2006年农业发展进行了定量测度,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发展源泉做了简要分析。探讨了资本、劳动力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发现辽宁省农业经济发展还属于劳动力推动型的发展,而资本的贡献率较低。所以,未来加大资本使用效率应该是辽宁省农业经济发展转变的主要方向。另外,技术创新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省际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J].
石慧 ;
孟令杰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2) :28-34+56
[2]   全要素生产率测定的数理分析和方法比较 [J].
徐建军 ;
汪浩瀚 .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7, (01) :99-104
[3]   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952~2002 [J].
王艳丽 ;
刘传哲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5) :88-91+97
[4]   对我国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分析 [J].
张小蒂 ;
李晓钟 .
管理世界, 2005, (11) :59-66
[5]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
[6]   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 [J].
张军 ;
章元 .
经济研究, 2003, (07) :35-43+90
[7]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 [J].
张军 ;
施少华 .
世界经济文汇, 2003, (02) :17-24
[8]   我国农业综合生产率地区差异分析 [J].
胡华江 .
农业技术经济, 2002, (03) :53-57
[9]   科技进步与“增长函数”──兼评Solow教授“生产函数法”的原理性错误 [J].
周方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9, (10) :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