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25
作者
张琳
张凤荣
吕贻忠
安萍莉
严良政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耕地; 集约度; 规律; 经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目的】揭示耕地利用集约度随经济发展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了自然条件相似而经济水平不同的北京市大兴区和河北省曲周县两个研究区,计算了其耕地利用集约度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耕地利用集约度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影响。经济水平较高的大兴区,其耕地利用集约度要高于曲周县。此外,从近20年的数据分析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利用集约度先是快速上升,而后上升速度减缓,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不同种植制度之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差异越来越大,出现集约度两极分化的现象。基于大量数据的分析结果,构建了一个曲线模型来总结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规律。【结论】经济发展显著影响耕地利用集约度。
引用
收藏
页码:4127 / 41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Do biodiversity patterns in Dutch wetland complexes relate to variation in urbanisation, intensity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or fragmentation? [J].
Vermaat, Jan E. ;
Goosen, Hasse ;
Omtzigt, Nancy .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2007, 16 (12) :3585-3595
[2]   Agricultural intensity and its measurement in frontier regions [J].
Shriar, AJ .
AGROFORESTRY SYSTEMS, 2000, 49 (03) :301-318
[3]   新形势下耕地资源集约利用及其评价研究 [J].
赵本宇 ;
张文秀 ;
龚长兰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19) :5842-5843+5878
[4]   高度集约农业利用导致的土壤退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J].
张桃林 ;
李忠佩 ;
王兴祥 .
土壤学报, 2006, (05) :843-850
[5]   耕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方法及应用——以福建省为例 [J].
张世文 ;
马素敏 .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24) :6576-6577+6579
[6]   1980~2002年中国农地利用变化的时序特征 [J].
刘成武 ;
李秀彬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4) :194-198
[7]   1980年以来中国农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 [J].
刘成武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06, (02) :139-145
[8]   集约化蔬菜种植区化肥施用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影响的研究——以“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为例 [J].
董章杭 ;
李季 ;
孙丽梅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6) :1139-1144
[9]   耕地生态经济系统集约度的测算 [J].
郭春华 ;
余德贵 ;
柯建国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 (04) :329-334
[10]  
土地资源经济学.[M].(美)雷利·巴洛维(RaleighBarlowe)著;谷树忠等译;.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