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禁止皆自由”的私法精义

被引:105
作者
易军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关键词
最大自治空间; 禁令; 自由; 否定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不禁止皆自由"的精准含义是只要行为人不实施侵犯他人合法的私人领域这一为法所禁止的不正义行为,他就享有充分的自由。"法不禁止皆自由"力图宣示,扣除禁令后剩余的所有空间均为自由的领地,由此凸显了自由为"扣减权"的无所不包的特性,从而营造了最大的自治空间。从微观层面看,它主要适用于仅涉及行为人的涉己行为、无涉第三人的合意行为等场合。在立法中禁令不足、行为虽不违反禁令但违反公序良俗等情形,以及法定主义模式的作用领域,该命题的适用受到限制。从宏观层面看,它具有空泛性,仅依凭其自身,并不足以有效捍卫私人的意思自治。只有使禁令保持一般性、目的独立性、程序性或形式性、底线性等品质,这一命题才能真切地构建起最大的自治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42+207 +207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权力与权利的界分方式新探——对“法不禁止即自由”的反思 [J].
汪习根 ;
武小川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3, 19 (04) :38-46
[2]   人格权的利益结构与人格权法定 [J].
张平华 .
中国法学, 2013, (02) :43-57
[3]  
当代政治哲学前沿:多元立场、公民身份与全球视野[J]. 威尔·金里卡,卞绍斌.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3(02)
[4]   自由主义的败家女? [J].
林来梵 .
浙江社会科学, 2013, (01) :146-148+160
[5]   私人自治与私法品性 [J].
易军 .
法学研究, 2012, 34 (03) :68-86
[7]   私人自治的政治哲学之维 [J].
易军 .
政法论坛, 2012, 30 (03) :13-26
[8]   民法强制性规范的反思与优化 [J].
宁红丽 .
法学, 2012, (04) :32-41
[9]   从利益到权利——以正义为中介与内核 [J].
彭诚信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4, (05) :73-88
[10]   违约金的理论问题——以合同法第114条为中心的解释论 [J].
韩世远 .
法学研究, 2003, (04) :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