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域下我国农村地区贫困人口识别机制研究

被引:48
作者
汪磊 [1 ,2 ]
伍国勇 [3 ]
机构
[1]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教育中心办公室
[3] 贵州大学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
关键词
非对称信息; 精准扶贫; 精准识别; 返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贫困人口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条件。本文首先对精准识别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梳理了6省区的贫困人口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从信息维度、政策维度、方法维度以及识别标准等方面对既有贫困人口识别方法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整合多维数据、创新扶贫政策、推广定量方法以及道德标准优先等角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 [J].
王国勇 ;
邢溦 .
农村经济, 2015, (09) :46-50
[2]   基于大数据思维的精准扶贫机制研究 [J].
郑瑞强 ;
曹国庆 .
贵州社会科学, 2015, (08) :163-168
[3]   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 [J].
葛志军 ;
邢成举 .
贵州社会科学, 2015, (05) :157-163
[4]   贫困人口识别与动态监测工作机制研究——基于湖北省恩施州的实地调查 [J].
李大江 .
经营管理者, 2013, (14) :23-24
[5]   基于收入构成的农民收入的地区差距及其演变 [J].
白慧芳 ;
曲直 ;
吕之望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2 (02) :27-32
[6]   中国农村贫困家庭的识别 [J].
汪三贵 ;
王姮 ;
王萍萍 .
农业技术经济, 2007, (01) :20-31
[7]   道德资本建设与无耻辱化扶贫 [J].
刘继同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7) :125-128
[8]   农村贫困与非对称信息致贫研究 [J].
廖腾芳 .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2, (03)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