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河岸带典型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

被引:23
作者
李冬林 [1 ]
金雅琴 [2 ]
张纪林 [3 ]
阮宏华 [1 ]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2] 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
[3]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土壤生态学; 秦淮河; 河岸带; 重金属; 污染分析与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摘要
对南京秦淮河河岸带典型区域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镉、铬、铅、铜、锌等5种土壤重金属分布在水平和垂直层次上均表现出一定异质性。近水区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普遍高于远水区;表层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高于下层。不同区域土壤重金属富集程度有较大差异。上游河岸几乎未受人为干扰,5种重金属离子质量分数均明显小于中下游。中游的殷巷土壤中镉和铬质量分数明显超标,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3.0,为重度污染。下游的岔路口表层土壤综合污染指数>2.0,为中度污染。大校场表层土壤综合污染指数>1.0,为轻度污染。5种重金属元素污染指数排序为镉>锌>铜>铬>铅。重金属元素铜与镉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锌有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铅与镉、铜、锌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pH值与重金属元素有一定的相关性。图4表4参13
引用
收藏
页码:228 / 23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城市边缘带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及其污染评价 [J].
郑海龙 ;
陈杰 ;
邓文靖 ;
檀满枝 ;
张学雷 .
土壤学报, 2006, (01) :39-45
[2]   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 [J].
喻菲 ;
张成 ;
张晟 ;
王定勇 ;
黄宜平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165-168
[3]   受损河岸生态系统近自然修复实验的初步研究 [J].
封福记 ;
杨海军 ;
于智勇 .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101-106
[4]   河道沿岸芦苇带对氨氮的削减特性研究 [J].
王超 ;
王沛芳 ;
唐劲松 ;
杨敏 .
水科学进展, 2003, (03) :311-317
[5]   河岸带研究及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J].
张建春 ;
彭补拙 .
生态学报, 2003, (01) :56-63
[6]   河岸带及其生态重建研究 [J].
张建春 ;
彭补拙 .
地理研究, 2002, (03) :373-383
[7]   河岸植被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和景观中的作用 [J].
陈吉泉 .
应用生态学报, 1996, (04) :439-448
[8]  
环境背景值数据手册[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李健,郑春江编著, 1988
[9]   Biogeochemical hot spots and hot moments at the interface of terrestrial and aquatic ecosystems [J].
McClain, ME ;
Boyer, EW ;
Dent, CL ;
Gergel, SE ;
Grimm, NB ;
Groffman, PM ;
Hart, SC ;
Harvey, JW ;
Johnston, CA ;
Mayorga, E ;
McDowell, WH ;
Pinay, G .
ECOSYSTEMS, 2003, 6 (04) :3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