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9 条
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网络结构演化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16
作者:
王凯
[1
]
王梦晗
[1
]
甘畅
[1
]
邓楚雄
[2
]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2]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旅游扶贫效率;
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SNA);
武陵山片区;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000450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旅游扶贫合作是强化旅游益贫效应的重要环节之一。运用基于产出导向的SBM模型测算武陵山片区4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旅游扶贫效率,并借助社会网络方法探析区域旅游扶贫效率网络结构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不断优化,但区域差异有待进一步平衡;(2)各县域间旅游扶贫联系强度不断增大,网络密度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但上升态势显著,各县域之间的空间关联和溢出效应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3)武陵山片区县域度数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区间差值敛缩态势显著,而接近中心度区间差值渐趋扩大,受行政隶属关系的影响,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存在较为显著的行政派系结构,周边县市缺乏旅游扶贫合作与交流;(4) QAP分析表明片区协作机制、交通工具革新机制、经济要素集聚与扩散机制和旅游发展机制共同驱动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空间网络结构演化。
引用
收藏
页码:589 / 601
页数:1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