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对中国省会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影响

被引:52
作者
倪维秋 [1 ,2 ]
廖茂林 [3 ]
机构
[1]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2]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旅游经济联系;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格局; 中国省会城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32.3 [铁路建设与发展];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120203 ;
摘要
研究高速铁路影响下的中国省会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格局、特征,对于当今在"一带一路"国家倡议背景下,客观解读高铁在省会城市间旅游一体化发展中表征的角色和政策含义,有助于国家、不同城市群、不同地区层面合理布局与重构优化高铁旅游资源要素、为高铁黄金时代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避免政府决策的盲目性,同时也为优化以高铁为核心的跨国旅游空间结构组织提供参考与借鉴。基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密度、中心度、凝聚子群等探讨高速铁路影响下的中国省际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及其网络结构、特征、空间格局等,研究表明:(1)中国整体高铁旅游经济联系松散,尚未形成一种大规模或占有中国绝对影响地位的高铁旅游经济的集散场,总体呈现相对分散、孤立的空间格局,其中西部高铁旅游经济联系断裂显著,东、中部出现小范围区域或城市群尺度的"小集聚"现象,目前呈现中国东北、西部、东南与中南4个高铁旅游经济派系。(2)高铁旅游经济辐射区集中在京沪、京广、沪昆高铁线交叉的地域,高铁旅游经济集聚区分布在京沪、京广、杭福深高铁线交叉的"金三角",胡焕庸线以南对旅游经济要素掌控程度大于以北地域,东北与西部高铁旅游经济辐射流动相对滞缓,整体呈长三角、京津冀、海峡西岸、长江中游等东部向中部继而向东北、西北与西南延伸拓展的态势。(3)高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的城市对相对较少,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杭州、上海—南京等,其中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南京等东部省际城市旅游经济综合强度位于全国前列,中部与东北省际城市居中,西部省际城市较为落后。
引用
收藏
页码:160 / 16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Contribution of ecotourism to poverty alleviation in Nyanga, Zimbabwe [J].
Leonard Itayi Chirenje .
ChineseJournalof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 2017, (02) :87-92
[2]   高铁网络下的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交通格局及其经济联系的比较研究 [J].
杨莎莎 ;
邓闻静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7, 32 (04) :102-110
[3]   吉林省旅游经济差异性及其空间格局研究 [J].
甘静 ;
郭付友 ;
陈才 ;
刘继生 ;
杜金涛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 (06) :121-127
[4]   淮海经济区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研究 [J].
周慧慧 ;
史春云 ;
冯亮 ;
李晨 .
旅游研究, 2016, 8 (06) :22-30
[5]   我国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分析 [J].
张广海 ;
高俊 .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6, 32 (04) :113-118
[6]   哈大高铁对东北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影响 [J].
郭建科 ;
王绍博 ;
李博 ;
彭飞 ;
王丹丹 .
地理科学, 2016, 36 (04) :521-529
[7]   高铁网络下的长三角旅游交通格局及联系研究 [J].
穆成林 ;
陆林 ;
黄剑锋 ;
汪莹 ;
邓洪波 .
经济地理, 2015, 35 (12) :193-202
[8]   社会网络视角下黑龙江省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J].
于洪雁 ;
李秋雨 ;
梅林 ;
刘继生 .
地理科学, 2015, 35 (11) :1429-1436
[9]   中国旅游产业集聚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2000-2013年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崔蓉 ;
刘华军 .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5, 31 (05) :26-34
[10]   北部湾广西区中心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测量与评价——基于动态分析视角:2009-2013年 [J].
宫斐 ;
吕观盛 .
华东经济管理, 2015, 29 (05) :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