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内生发展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实践——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区为例

被引:108
作者
王兰
机构
[1]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新内生发展; 乡村振兴; 脱贫; 大兴安岭南麓片区;
D O I
10.13968/j.cnki.1009-9107.2020.04.07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基于在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的田野调查,通过引入新内生发展理论,提出认同、赋权、创新、合作四要素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乡村振兴需要理性认知村落的命运,树立文化自信,提升主体对乡村"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通过确权、赋能提升村民可行性能力,进而将内外资源相结合,因地制宜积极参与政策、组织、业务和技术等的创新实践活动。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还要注意加强知识、部门、地区的联动。四要素的有机结合能够提升农牧民的主体地位,激活内外发展动力,对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2]   论乡村振兴主体的缺失与回归 [J].
罗康智 ;
郑茂刚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8, 10 (04) :91-97
[3]   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及有机衔接路径研究 [J].
庄天慧 ;
孙锦杨 ;
杨浩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 39 (12) :113-117
[4]   关于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若干思考 [J].
黎昕 .
东南学术, 2018, (05) :124-131
[5]   反贫困创新的理论基础、路径模型与中国经验 [J].
陈劲 ;
尹西明 ;
赵闯 .
天津社会科学, 2018, (04) :106-113
[6]   激活参与主体积极性,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J].
刘合光 .
农业经济问题, 2018, (01) :14-20
[7]  
百年中国乡土教材研究.[M].李新; 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8]  
留住美丽乡村.[M].朱启臻;赵晨鸣;龚春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978-7-301-25115-7
[9]  
新农村范式.[M].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10]  
参与·组织·发展.[M].叶敬忠等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