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集聚能改善环境效率吗?——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空间非线性检验

被引:54
作者
沈能
机构
[1] 苏州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工业集聚; 环境效率; 节能减排;
D O I
10.13587/j.cnki.jieem.2014.03.012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405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利用我国284个地级市2003—2010年的数据,在测算出节能减排约束下的工业效率(环境效率)基础上,检验了我国工业集聚与环境效率之间的空间效应,并试图考察我国工业集聚外部性对环境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及渠道。研究表明:不考虑能源与排放的中国城市工业平均技术效率(0.769)明显高于考虑能源与排放的影响下的工业环境效率(0.558)。从全国来看,在不同工业集聚度下,集聚的规模负外部性(污染效应)、马歇尔外部性和雅各布斯外部性(自净效应)的均衡比较结果,引致了工业集聚和环境效率在维度上的"U"型轨迹关系。中西部大部分城市工业集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规模负外部性,处于"U"曲线的下降阶段;东部大部分城市工业集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马歇尔和雅各布斯正外部性,接近"U"曲线的上升阶段;我国工业集聚与环境效率在邻近地域上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粘滞性,体现为一种空间趋同效应,本城市对相邻城市的环境冲击更多体现出整体城市结构性特征。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工业空间集聚的"自净效应",同时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政策)的空间相关性,加强跨地区的环境合作。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3+10 +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集聚外部性、环境技术效率与节能减排 [J].
杨礼琼 ;
李伟娜 .
软科学, 2011, 25 (09) :14-19
[2]   中国的绿色工业革命: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解释(1980—2008) [J].
陈诗一 .
经济研究, 2010, 45 (11) :21-34+58
[3]   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 [J].
许广月 ;
宋德勇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5) :37-47
[4]   国际贸易中隐含的CO测算——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分析 [J].
李小平 .
财贸经济, 2010, (05) :66-70
[5]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J].
陈建军 ;
陈国亮 ;
黄洁 .
管理世界, 2009, (04) :83-95
[6]   企业规模、城市规模与集聚经济——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傅十和 ;
洪俊杰 .
经济研究, 2008, 43 (11) :112-125
[7]   结构冲击与结构转换对中国地区差距变化的影响 [J].
黎德福 ;
黄玖立 .
南开经济研究, 2006, (01) :114-126
[8]  
The impact of urban form on U.S. residential energy use[J] . Reid Ewing,Fang Rong.Housing Policy Debate . 2008 (1)
[9]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Productivity Analysis of the Canadian Pulp and Paper Industry, 1959-1994: An Input Distance Function Approach[J] . Atakelty Hailu,Terrence S. Veema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200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