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锁定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基于改进PSR模型的研究

被引:13
作者
张济建
苏慧
机构
[1]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关键词
碳锁定效应; 驱动因素; 作用机制; PSR模型;
D O I
10.16314/j.cnki.31-2074/f.2016.01.008
中图分类号
F424.1 [工业区域规划与生产布局];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高碳产业发展的碳锁定效应对碳减排及产业低碳转型造成刚性制约,把握碳锁定的成因进而有效实现碳解锁,是实现高碳产业低碳转型的关键。基于此,构建了碳锁定效应改进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三个角度提炼碳锁定效应驱动因素,分析各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政策、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第二产业为重的产业结构,导致了高碳产业发展的"技术—制度"双重锁定,而相关利益主体对变革的阻碍又进一步强化这一状态;解除碳锁定状态,应同时从技术和制度方面入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我国碳锁定原因分析及解锁策略 [J].
杨玲萍 ;
吕涛 .
工业技术经济, 2011, 30 (04) :151-157
[2]   经济高碳化形成机理与低碳经济政策选择 [J].
刘胜 .
中国行政管理, 2011, (11) :61-64
[3]   国际贸易的低碳化及我国外贸突破“高碳锁定”的策略 [J].
张庆彩 ;
卢丹 ;
张先锋 .
科技管理研究, 2013, 33 (06) :111-114+127
[4]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碳锁定”成因及“解锁”策略 [J].
屈锡华 ;
杨梅锦 ;
申毛毛 .
科技管理研究, 2013, 33 (07) :201-204
[5]   碳锁定效应的内涵、作用机制与解锁路径研究 [J].
谢海生 ;
庄贵阳 .
生态经济, 2016, 32 (01) :38-42+57
[6]   产业转移对中国中部地区的环境影响研究 [J].
豆建民 ;
沈艳兵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11) :96-102
[7]   “碳锁定”的形成机理与“碳解锁”的模式、治理体系——基于技术体制的视角 [J].
李宏伟 ;
郭红梅 ;
屈锡华 .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3, 25 (06) :54-61
[8]   Understanding carbon lock-in [J].
Unruh, GC .
ENERGY POLICY, 2000, 28 (12) :817-830
[9]   Escaping carbon lock-in [J].
Unruh, GC .
ENERGY POLICY, 2002, 30 (04) :317-325
[10]  
Overcoming the lock-out of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in Spain: The cases of wind and solar electricity[J] . Pablo del Río,Gregory Unruh. &nbsp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 200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