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锁定效应的内涵、作用机制与解锁路径研究

被引:17
作者
谢海生 [1 ]
庄贵阳 [2 ]
机构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碳锁定效应; 作用机制; 碳解锁路径; 全主体参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62.2 [生态经济学];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02 ; 0201 ;
摘要
碳锁定效应是经济被锁定在以碳基技术为主体的技术体系之中,它会造成发展的不可持续,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技术、组织、社会制度等。文章分析了碳锁定效应的作用机制,从技术层面、技术制度综合作用、正向反馈机制三个角度进行阐述。碳解锁的路径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通过成本收益核算,以经济的方式解锁;第二,根据其形成原因,从技术制度角度解锁;第三,从受众角度,通过利益主体广泛、深入参与的方式解锁;第四,通过突发性事件刺激的方式解锁。研究对中国的启示在于:一是区分好的锁定与坏的锁定,把握"锁定红利";二是碳锁定是"技术—制度—偏好"共同作用造成的,其解锁过程需要全部主体共同参与。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2+57 +5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碳基技术锁定效应下的低碳技术应用与推广策略研究 [J].
张贵群 ;
张彦通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4 (05) :125-129
[2]   “碳锁定”与“碳解锁”研究:技术体制的视角 [J].
李宏伟 .
中国软科学, 2013, (04) :39-49
[3]   低碳经济技术锁定突破研究 [J].
张莎莎 ;
张建华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 (10) :67-70
[4]   碳锁定、“解锁”与低碳经济之路 [J].
谢来辉 .
开放导报, 2009, (05) :8-14
[5]   能源补贴政策及其改革——为减排提供经济激励 [J].
庄贵阳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2) :78-81
[6]  
Learning or lock-in: Optimal technology policies to support mitigation[J] . Matthias Kalkuhl,Ottmar Edenhofer,Kai Lessmann.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 . 2011 (1)
[7]  
Historical analysis of U.S. electricity markets: Reassessing carbon lock-in[J] . Sanya Carley.Energy Policy . 2010 (2)
[8]  
Prospective voluntary agreements for escaping techno-institutional lock-in[J] . 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5 (2)
[9]   Escaping carbon lock-in [J].
Unruh, GC .
ENERGY POLICY, 2002, 30 (04) :317-325
[10]   Understanding carbon lock-in [J].
Unruh, GC .
ENERGY POLICY, 2000, 28 (12) :817-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