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权界定到产权实施——中国农地经营制度变革的过去与未来

被引:125
作者
罗必良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农地经营制度; 产权界定; 产权实施; 农业规模经营; 组织创新;
D O I
10.13246/j.cnki.iae.2019.01.002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本文基于产权界定与产权实施的概念梳理认为40年来中国农地经营制度变革,从最初农民对农地产权的争权与国家的还权,到后来稳定承包关系与农地确权,其核心主线主要是围绕产权界定来展开的,其基本的制度目标是试图通过赋予农民以承包土地的排他权并强化其稳定预期,来促进农地流转与农业规模经营。但是,产权强化并未取得预期的政策效果。文章强调,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不能仅仅局限于农地产权界定层面的制度安排,更要探索产权实施层面的经营方式转型。降低农地产权的实施成本,依赖于交易制度的创新及其组织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3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论农业经营制度变革及拓展方向 [J].
罗必良 ;
李尚蒲 .
农业技术经济, 2018, (01) :4-16
[3]   产权安排与保护:现代秩序的基础 [J].
刘守英 ;
路乾 .
学术月刊, 2017, 49 (05) :40-47
[4]   农地调整的内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李尚蒲 ;
罗必良 .
中国农村经济, 2015, (03) :18-33
[7]   新中国农地产权结构的历史变迁 [J].
綦好东 .
经济学家, 1998, (01) :74-82
[8]  
弱者的武器和农民“反行为”[N]. 南方周末. 2008 (D24)
[9]  
共享经济[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罗威特, 2016
[10]  
制度经济学[M]. 华夏出版社 , (美) 康芒斯 (Commons,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