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转型下企业两化融合熵流动力机制及规划启示

被引:3
作者
吴丁娟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两化融合; 耗散结构理论; 熵流; 不确定性;
D O 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7.01.017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1 ;
摘要
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切要求制造企业推行两化深度融合。制造企业两化融合熵流动力机制研究表明了形成稳定有序的耗散结构是两化融合健康发展的必然归宿,对应有效的两化融合建设的逻辑思路是:企业首先需要打破两化融合平衡束缚,勇于变革,吐故纳新,然后积极主动地开放系统,与环境选择性地进行物质交互与信息交互,充分吸取外界利好因素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要充分调动企业内在积极性,将外部动力内化于自身的内部驱动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The impact of racial diversity on intermediate and long-term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al context [J].
Richard, Orlando C. ;
Murthi, B. P. S. ;
Ismail, Kiran .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28 (12) :1213-1233
[2]  
Strategy and Environment: A Conceptual Integration.[J].L. J. Bourgeois;.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0, 1
[3]   德国工业4.0战略对中国工业发展的启示 [J].
王德显 .
税务与经济, 2016, (01) :9-15
[4]   信息通信技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替代效应与渗透效应 [J].
蔡跃洲 ;
张钧南 .
经济研究, 2015, 50 (12) :100-114
[5]   德国“工业4.0”:内容、动因与前景及其启示 [J].
丁纯 ;
李君扬 .
德国研究, 2014, (04) :49-66+126
[6]   系统论视角下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影响要素研究 [J].
吕永卫 ;
巴利伟 .
系统科学学报, 2014, (03) :84-86
[7]   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J].
苏屹 .
管理工程学报, 2013, 27 (02) :107-114
[8]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模式选择及政策建议 [J].
易明 ;
李奎 .
宏观经济研究, 2011, (09) :80-86
[9]   企业环境不确定性研究及其新进展 [J].
李大元 .
管理评论, 2010, 22 (11) :81-87
[10]   中小企业融资集群的自组织演进研究——以中小企业集合债组织为例 [J].
林洲钰 ;
林汉川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9) :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