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实践中人工智能运用的现实与前瞻——以上海法院行政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为参照

被引:38
作者
葛翔 [1 ,2 ,3 ]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
[2]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3]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法律; 司法审判; 符号; 直觉主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6.22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人工智能已经在司法审判中开始了初期应用,上海于2017年初启动了司法审判人工智能辅助系统的开发。上海法院行政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前期以政府信息公开案件为基础案由,构建了智能阅卷、智能归纳、智能辅助、庭审评议等模块组成的系统总体架构。在法律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开发的同时,我们需要对法律与人工智能的交互关系、人工智能对司法审判决策过程的积极作用,立足于人工智能的技术本质和既有条件进行更为深入的认识。人工智能在改变司法审判过程的直觉主义,推动法律符号系统的完善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当然,人工智能进一步在法律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仍然需要跨越一些障碍,比如人工智能任务模式、通用性方面的问题。建立法律术语语义网络并完善法律知识库体系,可能是下一步法律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司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开发的技术障碍 [J].
王禄生 .
中国法律评论, 2018, (02) :46-53
[2]   人工智能时代的“内忧”“外患”与刑事责任 [J].
刘宪权 .
东方法学, 2018, (01) :134-142
[3]   刑事司法人工智能的负面清单 [J].
黄京平 .
探索与争鸣, 2017, (10) :85-94
[4]   人工智能介入司法领域的价值与定位 [J].
潘庸鲁 .
探索与争鸣, 2017, (10) :101-106
[5]   揭秘“206工程”:法院未来的人工智能图景 [J].
严剑漪 .
上海人大月刊, 2017, (08) :40-41
[6]   智慧审判的苏州模式 [J].
张帅 ;
周斌 .
浙江人大, 2017, (07) :35-38
[7]   中文微博观点句识别及要素抽取研究 [J].
王冠群 ;
田雪 ;
黄德根 ;
张婧 .
数据采集与处理, 2016, 31 (01) :160-167
[8]  
法律直觉与社科法教义学.[J].郭春镇;.人大法律评论.2015, 02
[9]   汉语话题句中语迹的神经机制研究 [J].
杨亦鸣 ;
刘涛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06) :146-166+207
[10]   语言的理论假设与神经基础——以当前汉语的若干神经语言学研究为例 [J].
杨亦鸣 .
语言科学, 2007, (02) :6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