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中PAC-1和CD62p水平在诊断及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15
作者
张月明 [1 ]
谭荣玲 [2 ]
机构
[1]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健康服务中心
[2]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康复科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PAC-1; CD62p; 血小板活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的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CD62p(P选择素)的表达对诊断及预测患者病情的效果。方法:收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所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8例的一般资料,根据OCSP分型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37例、部分循环梗死(DACI)组61例、后循环梗死(POCI)组43例和腔隙性梗死(LACI)57例,用流式细胞计数对实验组检测PAC-1和CD62p的水平,对选作为对照组的60例健康志愿者同样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26.7±10.9mg/L;11.2±1.3mg/L)相比,ACI组PAC1及CD62p水平为(43.9±12.8mg/L;27.5±2.4mg/L),有显著差异(t=2.337,p=0.034<0.05;t=0.041<0.05)。不同ACI组之间的PAC-1和CD62p水平分别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8,p=0.024<0.05)。完全前循环梗死组与部分循环梗死组在PAC-1和CD62p水平上差异显著(SNK-q=4.513,P0.05;SNK-q=4.271,P0.05)。部分循环梗死组与后循环梗死组在PAC-1和CD62p水平上差异显著(SNK-q=4.326,P0.05;SNK-q=4.295,P0.05)。后循环梗死组与腔隙性梗死组在PAC-1和CD62p水平上差异显著(SNK-q=4.439,P0.05;SNK-q=4.205,P0.05)。结论:PAC-1和CD62p可作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诊断及预测的敏感指标,具有临床的应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840 / 184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不同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聚集状态的比较 [J].
沈明强 ;
程庆璋 ;
石冬敏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3 (02) :213-216
[2]   不同处理方法对血小板表面活化标志CD62p流式检测结果的比较 [J].
丘勇新 ;
刘广亚 ;
张雅妮 ;
单桂秋 .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2, 26 (04) :326-327+335
[3]   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疗效比较 [J].
张海学 .
海南医学, 2011, 22 (16) :19-21
[4]   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分型特点与预后研究 [J].
陈应柱 ;
刘刚 ;
杨璞 ;
杨德刚 ;
黄金忠 ;
刘筱洁 ;
朱艳 .
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 (10) :1245+1286-1245
[5]   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J].
王国忠 ;
高春锦 ;
余平 ;
牛世芹 ;
葛环 ;
郑自慧 ;
齐曼 .
航空航天医药, 2010, 21 (06) :891-893
[6]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临床分析 [J].
李考仙 ;
鄢丽英 .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12) :89-89
[7]   急性脑梗死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J].
戴世荣 ;
王兴山 .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24) :2152-2154
[8]   OCSP分型结合脑影像检查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J].
冯泉 .
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08) :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