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伐他汀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动态影响

被引:45
作者
王国军 [1 ]
马涛 [2 ]
机构
[1]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关键词
氟伐他汀; 丁苯酞软胶囊; 急性脑梗死; C反应蛋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动态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所有ACI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氟伐他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ADL评分及CRP水平动态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7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和14 d时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0、90 d时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ACI患者入院治疗后CRP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治疗3 d时较治疗前即有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7 d较治疗前才有显著差异(P<0.05),2组比较观察组治疗3、7、14 d时的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单用氟伐他汀,氟伐他汀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改善血液流变学,使神经功能恢复和CRP降低更快,疗效更好。
引用
收藏
页码:150 / 15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丁苯肽联合他汀类对颈动脉斑块的治疗作用 [J].
李闻非 ;
张英杰 ;
谢云亮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04) :161-161
[2]   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J].
王燕飞 ;
孙惠淳 ;
夏海琴 .
实用医技杂志, 2013, 20 (03) :305-307
[3]   溶栓治疗脑梗死96例临床分析 [J].
王柳青 .
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 (01) :52-53
[4]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吴娟 ;
陈永 .
重庆医学, 2012, 41 (33) :3488-3489
[5]   氟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影响 [J].
李建设 ;
车振勇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 (03) :53-54
[6]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刘红玉 ;
房伟 .
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25) :11-12
[7]   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CRP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影响 [J].
刘小阳 ;
杜万红 ;
杨浩军 ;
张勇 .
临床军医杂志, 2010, 38 (01) :90-92
[8]   急性脑梗死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J].
牟方波 ;
郭鹏 ;
卢正海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8 (02) :220-223
[9]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张为 ;
周博峰 ;
覃少东 ;
周宏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 (08) :3-6
[10]   阿司匹林抵抗机制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处理策略 [J].
张弦 ;
刘艳 ;
陆国平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 8 (01) :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