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5
作者
张为 [1 ]
周博峰 [2 ]
覃少东 [1 ]
周宏 [1 ]
机构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神经内一科
[2]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脑梗死;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8;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水平(IL-8)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检测36例腔隙性脑梗死和36例脑梗死患者及3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s-CRP和IL-8含量。结果腔梗组和脑梗组hs-CRP含量分别为(10.42±0.68)mg/L和(18.45±1.28)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8±0.47)mg/L(P<0.01),CI组hs-CRP含量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腔梗组和脑梗组IL-8含量分别为(29.65±18.24)ng/ml和(36.57±19.01)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98±16.87)ng/ml(P<0.01)。在脑梗患死者中,大面积脑梗死组(≥9 ml,n=16)hs-CRP为(21.36±1.48)mg/L,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9 ml,n=20)的(15.30±0.97)mg/l(P<0.01),2组IL-8含量分别为(38.1±19.87)ng/ml和(33.45±18.67)ng/m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炎症过程参与了脑小血管病变;hs-CRP和IL-8水平与脑缺血程度以及脑的小血管病变范围密切相关。hs-CRP及IL-8是预测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生化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3 / 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血清IL-8、脂蛋白a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J].
高瑞利 ;
左平祥 ;
林杰 ;
张国华 .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 (04) :416-418
[2]   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李林文 ;
王峰 ;
王元业 ;
胡屹伟 .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08, (02) :75-78
[3]   脑梗死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测定及意义 [J].
刘志辉 ;
刘美萍 ;
刘百波 ;
栾景煜 .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 (01) :9-11
[4]   Poststroke C-reactive protein is a powerful prognostic tool among candidates for thrombolysis [J].
Montaner, J ;
Fernandez-Cadenas, I ;
Molina, CA ;
Ribó, M ;
Huertas, R ;
Rosell, A ;
Penalba, A ;
Ortega, L ;
Chacón, P ;
Alvarez-Sabín, J .
STROKE, 2006, 37 (05) :1205-1210
[5]  
Increase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in th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 Marke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 N Boulman,Y Levy,R Leiba,S Shachar,R Linn,O Zinder,Z Blumenfeld.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 2004 (5)